元满和她娘跟着她爹带的路来到买下来的旧房子。
就在菜地的对面,在菜地忙活都能看到的地方,离得很近。
这距离很不错。
元满也不愿意贸然让一群人呆家里,让他们住外边也很好,而且又不远,白天过来干活晚上就能回去睡觉。
旧屋被灾民们收拾的很干净,地上虽然是泥土地但已经没有任何杂物了,屋内也没有蜘蛛网什么的。
元大硕带着几个新工人将母女俩牛车上的东西搬下来。
除了薄被草席是放这边的,其他东西都得放工人院子里。
布匹也得西梅和妇人们做呀,留在这边也没什么用。
两间的旧屋暂时住的是汉子们,外加那些有丈夫的五位妇人,剩下的俩小姑娘则都是在工人院住下了。
这也是为了她们的安全着想嘛。
将这些事情安排好,西梅也将工人院的晚饭做好了。
忙活了一下午的灾民们还算习惯,都耐心等着派晚饭。
工人院子多了这么多人闹哄哄的。
元满一家也不跟着西梅他们吃了,而是准备回家自己做。
主要元武他们都回来了,元澄看着一群陌生人还是有点怕。
元大硕只是让他们吃完饭后就各自回院子休息去吧。
仲峰和西梅就带着新旧工人们都齐声认真回答称,“是!”
这声音合起来还挺震耳朵。
元大硕笑了笑,然后摆摆手让他们吃去吧,才转身离开。
这一天忙活得让他顾不得想太多,如今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居然手下有这么多人干活,这体验当真是前所未有的啊。
但感觉并不坏。
元大硕笑着朝自家院子走去,还能听见元武他们询问的声音。
元满家的晚饭还是由温氏做的手擀面,就着蜡烛在做。
不同的是今日有元满带回来的拌面酱,吃得一家着撑得慌。
元满不得不拿出消食片给他们含着,顺道自己也吃了四片。
酸酸甜甜的。
元武几个孩子还夸这药跟糖似的,一点也不苦还好吃。
弄得元满哭笑不得。
*
元家又加了一批新工人后,就没有村民再询问要不要人了。
如今他们已经被秀得习惯了,元家本就厉害居然连衙门都支持他们家发展,这下村民们哪里还敢找麻烦呢。
虽然担心村里来了陌生人,但老村长从元大硕那得到保证后,村民们也就不再抵触了,毕竟人家衙役亲自送过来的。
肯定不敢闹了。
元家人手充足后,扩大种植范围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加上鞠菊父女俩一共四十名下人呢,能做很多事情了。
村尾处几乎被元家承包了。
大片的山坡。
还有山坡下一圈的小树林都被他们家开荒出来,整理出了二十亩田地,山坡上靠近这边的也有十亩山地了。
除去最初的一小片果树苗,其余的地方都被种下药材。
最早一批鸡崽子已经挺大了,人手充足元满就又养了一批。
外加下边挖的河道添了渔网,然后还养起鹅和鸭子。
山坡下的则是全是种了蔬菜。
到了九月,秋末时,从七月初到九月中旬已经开荒完毕。
期间周煜,曹关乌,李大同等人也都过来参观过。
这里俨然已经是个小农庄的规模了。
他们也都替元家高兴。
外人眼里元家别提有多能耐了,可元大硕夫妇觉得还是那样,扩大范围也得养劳动力,所以存款一直在三百四百两上下浮动,不过如今开荒完毕等收成就能赚一笔了。
元满每日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从自家后院菜地开始逛起来。
将自家的领地逛一遍,顺带偷偷摸摸添点灵泉水看着它们长势喜人的样子就高兴,要知道这些都自家的资产呀!
连带着周煜都说她家的菜干卖得好,有多少他们要多少。
周家也借此小赚一笔。
据说明月楼里的卤味也挺受欢迎的。
大家收获都不错。
*
家里事业进展顺利,时间抵达九月中旬,三房孩子的满月酒也到了。
前一个月苏氏又生了个闺女,虽然夫妇俩都晓得这胎是个闺女,但真生下来还是有点失望,但也调整过来了。
葛氏托人捎信来,说九月十五要他们都过来吃满月酒。
这酒席一般都请自家人,关系不好或者生意场上的人是不喜去的,只因在沿江镇这边有忌讳,不大合适。
葛氏既然都带话了,先前元大硕又答应下来,所以自然要去。
镇东虽然也是沿江镇,但是因为靠近东江,所以还是有点距离。
路程得比镇南多小半个时辰。
所以早上一大早的就得出发,二房大房两家人打算都去。
孩子们该请假的都请好了。
家里的事情也托仲峰西梅打理,夫妇俩果然像元满说的很可靠,也将新工人们带的挺好的,平常有点小问题都能很快解决,所以元大硕夫妇对他们也放心的很。
新工人们和旧工人们也磨合得不错,至少老人不敢欺负新人,新人也都尊重老人的,至于干活手脚都不慢。
应该也是害怕会被赶走,所以一个个都挺卖力的。
有这一大群人在,元满还有她爹娘都轻松很多很多。
远大硕如今大多时间都在看书和教他们怎么打理农活。
有这么些位妇人在,工人院子不怎么忙的时候西梅还能抽时间打理正院,温氏就彻底空闲下来了。
元满担心她娘无聊,甚至还拉上她娘一起学习。
总算是有人陪着了。
元大硕也大力支持,并且还亲自教她,温氏还是聪明的,觉得无事也乐意跟着学点知识什么的。
元满则表示可以自己来,她打算先慢慢练字再说。
说到底也多亏西梅仲峰靠谱,所以他们一家才能这么轻松。
因此他们出门也放心。
大房一家自从镇上恢复正常后就继续摆摊,如今也能存一笔钱了,刘氏还跟温氏说了以后他们不在村里起新房,想跟三房一样在镇上买间店铺加院子的,又能做生意,又能住人的。
温氏对此也觉得好,并且也说了家里丈夫孩子也想在镇上买间屋子,以后在那边上学也方便。
刘氏对此并不奇怪,以二房的能耐不在镇上买房才奇怪呢。
所以在去三房家的路上,刘氏只拉着温氏说以后家要买在一起近些的,也方便走动走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