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上回说到冯氏带着长媳陶氏并一干针线上的人踏入双林苑,彼时洪萱正陪着孙氏在里间的妆镜前鼓捣胭脂膏子。按照原文的设定,洪萱自然是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宅女也不例外。
现在这个洪萱倒是对此颇有兴趣——倘若真的鼓捣成了,将来穿回去的时候也当有了一门手艺,这也是现实中最流行的“无污染纯手工纯植物”的化妆品不是。
冯氏领着陶氏一进门,便闻到一股子清雅的香气,这香气隐隐约约,萦绕鼻尖,很是清莹幽远,倒并不像是寻常的熏香。继而打量起双林苑里的摆件——除了杨氏吩咐她张罗的那些稀罕玩意儿外,当地立着的檀木架子上还摆着一只样式古朴的青铜小鼎。墙壁上挂着一幅老子骑青牛的闻到寻仙图。这一鼎一图看来虽不起眼,可冯氏却知道,这鼎是件从夏商传下来的古物,这画也是前朝书画大家冯道子的封笔之作。到了今日,不说价值连城,却也并非寻常人家可拥有的。
而这两件让冯氏这等显贵出身的国公夫人看着都眼热的古物,也不过是昨儿宫里赏赐给洪赋一家的九牛一毛。用洪贵妃的原话来说——
“不过是些沉甸甸的旧物,寻常人家当它是个宝,可在咱们这等人家来看,却也不过是件玩意儿罢了。知道父亲喜欢把玩这些个,遂特地吩咐人从库里找寻出来,特特交给父亲。如若不然,这吃不当吃,穿不当穿的,且外形黑不溜秋的东西,摆起来有什么意思。”
话说这些话这些情节洪萱当初写时还不觉什么,现在身处其中,突然感觉出一种“穷人乍富”和“暴发户”的显摆来。
真是让人害羞的不要不要的。
继续借着冯氏羡慕嫉妒恨的心情科普剧情——
话说洪贵妃是陛下太子时被废,改为顺王时,唯一一位跟着陛下迁往宫外顺王府的人。听说当日顺王府外把守的禁卫军得了先帝的吩咐,有意不给顺王府吃穿,逼的一主一仆没有办法,只能典卖了王府里的金石玉器,古玩等物,换些稼轩种子,柴米油盐之类,在王府后花园里开了荒。且有孙太后派李德海时不时前往照料着,每年送些冰炭银子,并冬衣炭火被褥等物,方才挺过了最艰难那几年。
因有了这么一遭同甘共苦的经历,且新帝又是个极为念旧感恩的人。所以才在登基之后,执意要立洪芫为后,以谢当日忠心相随誓死陪伴之情。次后被周太后并满朝文武以洪芫年岁太长,且出身罪官之家的借口拂了意,不得不另封皇后。可陛下依旧将洪芫封为贵妃。听说陛下大婚当日,只在椒房殿略坐了坐,便陪着洪贵妃同床共枕。至如今一年多矣,那皇后看似风光得意,却与陛下没有夫妻之实。此事前朝后宫人尽皆知,不过是当做茶余饭后之笑谈,谁也不敢当面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且听说陛下在帝位稳固,换了年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召回孙文一案时,被牵连的仁宗旧臣,为这干人等平了反。既是显示天恩浩荡,不忘忠臣,也是不想宫中有人以洪贵妃罪臣之女的身份做筏子,给洪贵妃没脸罢了。
陛下如此在意洪贵妃,其一举一动维护之情人所共见。也难怪外朝众臣一提起洪贵妃便又羡又恨的念叨一句“妖妃误国”。说穿了,也不过是眼热洪贵妃的圣宠罢了。
毕竟,以陛下那等心性的人,若是只宠爱妃嫔于后宫,纵然恩宠偏颇一些,外臣也只当做谈笑之事,除皇后本家之外,其余人等,并不会如何在意。
可陛下向来不是那等公私分明之人。就说他登基不久,即封了一位十五六岁的黄口小儿为御马监掌印太监一事,便可得知,陛下这人任人唯亲,唯亲是举。如今因着洪贵妃的恩宠,便召洪赋一家进京,眼见着隆恩重用即在眼前。长此以往,众位臣工只怕这朝堂上的权柄且被外戚佞臣所掌控,届时国将不国,天下大乱矣。
不过这些都是外面人杞人忧天之语,并不干理国公府众人之事。而今长房一家安然抵京,理国公府各房人等所盼的也不过是借着长房一家的名儿,在宫中贵人跟前露个脸儿,届时宫中贵人爱屋及乌之下,从指缝里头漏些恩宠,也够理国公府安荣富贵,尽享荣华。
一段长长的内心独白兼科普剧情之后,冯氏并长媳陶氏被孙氏让着喝了一杯新茶,还没来得及让针线上的人替孙氏母女量身,就见自己房中的文姨娘带着庶女洪芷,周姨娘带着庶子洪苇全都登上门来。
众人叽叽喳喳相互见礼过后,各自归坐。因文姨娘的庶女洪芷年方十四,周姨娘的庶子洪苇年仅十一,两人年纪同洪萱相仿,遂两位姨娘借口洪萱刚刚入京,并无相熟之同龄好友,难免寂寞为由,推荐自家儿女时常过来走动,为洪萱派遣寂寞。
又言长房大老爷洪赋师从帝师孙文,其才学品行冠盖京华,时人无所不赞。所以周姨娘此番拜访双林苑,除了是给孙氏请安之外,便想求洪赋闲暇之时,能教导洪苇一二。口内只说着:“我们苇儿愚钝,才学机智并不在诗书之上。可世人又言名师出高徒,妾便想着若有幸能得长房大老爷教导一二,哪怕是能学了大老爷在诗书上的万分之一,也不枉他进学一遭。将来说出去,也是给咱们理国公府长脸的事儿。”
“大夫人请放心,妾身明白,圣上召长房大老爷回京,必是要委以重任。妾身实不敢因小儿之事,耽误了大老爷的正事。只需大老爷闲暇之时,看一看苇儿的策论考卷,指点一二,也便是了。妾身与苇儿感恩戴德。”
话音刚落,那庶子洪苇也很有眼力见儿的起身冲着孙氏长鞠一躬,口内乖巧伶俐的说道:“给大伯娘添麻烦了。”
孙氏见状,连忙叫起,只含笑应承着。口中客气寒暄之语不断,连连说道:“以我看来,苇儿这孩子倒是乖巧伶俐的很,他性格如此通透,又岂会在诗书上鲁钝不通。必定是周姨娘自谦之语罢了。”
至于周姨娘所言提点学问一事,世间父母之爱子女,俱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何况洪苇也是自家的子侄辈,留着洪家的骨血。孙氏也不好太过拒人于千里之外。
因而言谈间言语温柔,笑意盈盈,使人观之便觉心畅,有如沐春风之感。并不因文、周两位乃是姨娘侍妾之身,洪芷、洪苇又为公府庶出子女,便鄙薄不屑。
喜得周、文二人越发的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洪芷与洪苇得了母亲的吩咐,亦有意同洪萱闲聊说话,问长问短以示亲热。
洪萱自己是从现代穿越而来,虽然明知古代现代的风俗不同,姨娘跟小三儿的本质也未必一样,可是洪萱看到这种大老婆跟小老婆处在一起和乐融融的场景,还是觉得不自在。
不过碍于剧情,洪萱仍是挑拣了一些好玩有趣的故事,说笑了一回。引得大家又是一阵欢笑。
冯氏看在眼中,难免有些急迫。只因她嫁入理国公府二十余年,长女洪茜如今都过了二十岁,早几年便嫁进英国公府为长房孙媳,如今儿女俱有了,却因公府侯门规矩大,并不能时常回府看望。
至于长子洪葵虽然是住在家中,可洪葵今年二十二岁,乃是国子监的监生,更不能成日黏在家中。长媳陶氏倒是有时间,可其生性安分随时,沉稳寡言,且比洪萱大了七八岁,站在一旁,也不觉有甚可聊的。
一时寒暄热络,便到了午膳时间。老太太屋里的丫头过来问何处摆饭,冯氏转身看了孙氏一眼,孙氏心领神会,含笑说道:“依我看,不如咱们都去老太太屋里吧。这人多热热闹闹的,吃起饭来倒也香甜。”
冯氏颔首附道:“正是如此。不如大家同去,咱们府上也好生热闹一遭。”
于是众人皆起身往老太太的敬荣堂去。彼时老太太刚刚念完一本《地藏经》,正跟着身旁伺候的安嬷嬷闲话。瞧见众人热热闹闹过来的样子,不觉心中喜悦。特嘱咐厨房将昨儿收进来的一块鹿肉炖了,也叫众人尝尝鲜。
刚吩咐下去,就听门上有人通报说嫁入英国公府的长女洪茜带着一双儿女并英国公府几位女儿前来拜访。众人闻言,不觉面面相觑,倒是冯氏又惊又喜,冲着大家伙儿说笑道:“才说今儿大家伙儿聚在一起,陪着老太太好生吃一顿。这茜儿就带着谦儿和婧儿过来了。真真是不抗念叨。”
一句话未落,就听外头有人扬声笑道:“我听说大伯和伯娘一家昨儿进京了。因府中有事,没来得及给大伯和伯娘接风洗尘。今儿特地带了一双儿女,给大伯和伯娘赔罪来了。”
众人循声望去,不觉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