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袭虽然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机体,但是这次作战暴露了它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能源问题。
实际上也是不得已,本来的计划是使用小型化的激光核融合炉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因为一些技术瓶颈无法突破,一直没能完成,只好用电池包代替。
强袭的本体有两组电池反应堆,装备包上的电池数量则依装备种类而有所不同,炮战装为了追求高出力,配备了四组电池包,剑战装和空战装为了轻便,只装了两组,但是无论PS装甲也好,装备背包也好,它们最初的设计都是基于应用了小型化激光核融合炉的大前提,电池供电的话,只能保证一段时间内的出力大小,却没法保证机体在满负荷的状态下的续战力。
然而,核反应静止场,通称为中子干扰的存在让核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对,实际上,中子干扰的确是抑制核反应没错,但那仅仅是让核反应变得更加困难,发生反应需要的能量相比从前变得相当大,反应条件更加苛刻而已。
战舰的核融合炉能够工作就是明证,只是,凭战舰级动力炉的尺寸,显然没办法塞进只有二十米不到的MS里面,而如何用更小的体积达到更高的指标,这也是我们技术部的职责所在。
上次发泄的研究中,阿尔泰弥斯要塞处入手的那个光波防御带发生器倒是让我找到了灵感,它产生的高强度力场的确可以将核融合反应约束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并从外部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以此维持一个和战舰用核融合炉接近的超高压,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有一个足够坚固的骨架就可以做出小型化的激光核融合炉。如果不是核辐射不防护不行的话,甚至不需要全封闭的壳体。
但是,这个东西即便做出来,启动前也需要从外部输入足够大的能量来产生力场,否则根本无法启动。
而且,炉体骨架的尺寸,加上必要的安全附件,这个东西仍未缩小到能够直接塞进GAT系MS的动力部的程度,目前来看,只能装备在MA上。
就算是要做成强袭的背包,理论上也勉强可行,但体积还是太大,大到会严重影响机体平衡性的程度,在宇宙里这倒不是问题,反正无重力,但在地上,这东西就会让强袭摔个,呃,还是换个说法吧……
不是摔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站得住的问题。
之前也看了塔洛丝的空中霸王试飞报告,我给的评价是:虽然可以保证长时间作战的需要,但是战斗力还是太低了些,无论是攻击、防御,还是机动性,都没办法和先锋零式相比,这样的MA,虽然成本够低,性能也比原来那些旧式的战斗机要强一些,确实可以满足现在军队的需要。
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尽可能保命,而不是以数量优势和敌方舰队死掐,所以,只要机师的能力跟得上,机体越强越好。
这种“只比那些古董强一点”的飞机,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需要。
有鉴于此,我让科杰罗他们趁着降下作战的时间,拆解了其中的一架,改装出了一架新的MA。
为此,我还翻出了原本在赫利奥波利斯就搬进舰内的迅雷的四号装备,试作型V-MAX系统。
虽然是我的得意之作,不过V-MAX系统用在MS上是失败的,当初对搭载了V-MAX的迅雷进行模拟测试的时候,模拟出来的结果直接让这套装备被打进了冷宫——V-MAX一发动,装备的接口就崩掉了。
后来设计在MA身上,电脑模拟出来的效果却出奇的好,只要能解决载荷和散热的问题,这套系统就可以成功使用了。
根据原来给穆制作强袭零式的经验,我给它设计了专门的抗载荷-防热驾驶舱,足以让体质较好的人承受V-MAX发动的冲击。
至于机体本身的散热,确实是个难点。
我调用了大天使号的积层装甲的备件,设计了一整套的散热系统,但光有这个是不够的,引擎的热量且不说,单单超音速飞行的时候和大气摩擦的热量就很可观。
所以,不仅需要超音速飞行,机体的主翼配置了活动机构,以方便于在低速状态下散热。
鉴于机体的强度不是很够,科杰罗他们特意拆了几副强袭的装备包,硬是用那个改修出了一副足以承受三倍V-MAX冲击的骨架。
看着最后的完成品的制作与塔洛丝的试飞报告,我不禁苦笑。
这么一架MA,我把材料的费用大致的明细了一下:
一架空中霸王2500万(不计研发成本,单说照现有技术量产的价格,以下同)
强袭空战背包两个合计3400万
强袭剑战背包两个合计3000万
V-MAX系统7500万
试作型小型激光核融合炉的制作材料2100万
积层装甲的散热装置1500万
其他材料约2000万(包括引擎、驾驶舱的改造和两门120毫米光束炮)
总计2.2亿
别的不说,单说这2.2亿是什么概念,那就是两架队长金配齐装备的价钱!
拆下来的多余部件的价钱,大概可以算6000万,就算折掉这些钱,成本也在1.6亿之多。
也就是说,足以购买6架空中霸王,还有富余!
所以军规当中有那么一条,除专门用于试验的机体,正式编入战斗序列的机体不得擅自进行这种严重变更外观与性能的大规模改造。
不仅仅是成本问题,这样会让军队的机体型号难以统一,维修、补给、编制与调度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前线的整个战略局势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说起来,我当初进入技术部也和这个有关,所以印象特别深。
那时候我看第八舰队的宇宙战机“巴洛克”(后来莫比乌斯的原型)性能实在太仆街,当时还是个整备班长的我就擅自改造了几架,虽然改造后的“巴洛克”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却因为违反军规要挨处分。后来,这事被捅到了那时候还是第八舰队人事部副部长的哈尔巴顿大校耳朵里,于是他就向他的顶头上司沟通了一下,最后推荐我进了技术部。而原本准备扣到我头上的处分,也就此没了下文。
话说回来,虽说军规如此,不过大天使号和那几架机体并不在地球联合的正式战斗序列当中,而是G计划的试验品,而且现在的状况也是事急从权,当然是该怎么改就怎么改啦。
新机体改好了以后,总是要起个名字的,不然出击的时候那一嗓子不好吼。
鉴于这是塔洛丝的意见,我便把命名权扔还给了她。
没想到,她给起的名字,直接让我当场石化。
那是让人联想到元祖高达的,在公元纪年的那个世界家喻户晓的——
赤色彗星
仔细想了想,那机体的涂装是灰白色,不是红色的啊,头上倒是有个用两把斩舰刀背靠背改造过来的大冲角,而那速度,却比“一般的”快了三倍不止。
问起这事,她的回答是——
“V-MAX发动的时候,装甲外壳会发热变红,散热剂喷出去的景象,科杰罗大叔说看上去就像一颗彗星一样,所以我就给了它这么个名字,怎么样,很贴切吧?”
我无言以对。
还有穆的机体,先锋零式当初是为了宇宙战的需要而改装出来的,现在到了大气层里,别说战斗,就是飞起来也有困难,所以,在那次制作九音的时候,先锋零式的改造计划就已经有了腹稿,上次发泄的时候终于设计完成,现在整备班还没做完。
就在我刚刚看完报告板的时候,警报声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