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八月节。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先民的月亮崇拜。这个时代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月亮的圆缺变化与农耕时令之间的关系。
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
这一天秦议身着朝服,率领群臣在殿前举行祭月仪式。祭月需设四坛,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面设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四坛。
当然,祭月不仅是皇家举行,普通老百姓也是可以祭拜的,凡是月亮所照之处皆可祭月。
中秋之夜家人团聚一堂,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案前高挂月神像俗称“月光纸”,案上放置月饼、祭酒以及其他食品作为祭祀供品,外加红烛两支、小型祭香香炉一个,酒爵三只。行跪拜礼,则需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
跪拜:又称经坐,即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
祭月也是有规矩的,古人认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故而祭拜月亮由由女人来的,而非男人。当然皇家是例外,由国君祭拜。
所以普通人家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长者。
然后大声念出祭月祝文,焚烧月光纸,如此整个祭月便算完成。
秦议祭拜之后便给群臣分发月饼,所谓月饼就是圆圆的点心。然后便叫群臣各自回府,今年的祭月便完成。
祭月是陇国一个重要的祭拜活动,不仅皇家重视,老百姓也同样重视。
张如回府后在书房思考着一个问题。
林妤已被抓获,为何系统没有表示呢?这都好几个月了,系统一点动静也没有。也不说完成,也不提奖励,一时张如很是疑惑,莫非系统出现了问题?
这个可能应该不大,毕竟在系统可不是一般的系统呀!
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只是抓获了林妤但其中的事情他还不知道,因此系统认为张如没有完成任务。既然没有完成,那自然是不存在奖励的。
估计完成这个任务还须等上个几年,最起码现在他是没有办法的。
……
楚国
自楚子寒回国后楚帝便叫他开始处理一些朝中事务。更有前车之鉴楚帝废太子之心便也消失,尤其是这数月以来楚子寒事无巨细,凡事皆亲力亲为,使得楚帝非常满意。
朝中诸多大臣也开始站向了楚子寒这边。
这些人皆是人老成精,深知楚帝心思。知道楚帝已经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他们便站在楚子寒这边,求个安享晚年。
楚帝五子,楚子寒是第四子。按说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偏偏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楚帝长子因其母而被楚帝不喜,未被立为太子。二子骑马跌落马下,直接摔死,三子结党营私,被人出卖被楚帝打入牢中,到现在还没被放出来。
如此,这太子之位才落到了楚子寒头上。楚子寒因有哥哥们的前车之鉴,便在被立为太子之后规规矩矩的,即便是拉拢大臣也是下人出面,他自己不去。
但是这样让朝臣觉得楚子寒不是一国之君的材料,便向楚帝进言废了楚子寒,立楚子伤为太子。
当然,这些推举楚子伤的大臣多是楚子伤之人。
楚帝觉得群臣说的有理,便有心废除太子。不过后来楚子寒娶了陇国公主,楚帝便缓了缓,大有看看情况的意思。
再后来,楚一寒一趟陇国回来,不仅带来了水车,还带来了秦议对承诺。朝中大臣又举了例子,这个时候楚帝便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这几个月以来,楚帝发现他小看了楚子寒。楚子寒一切事务处理的相当到位,即便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凭自己的意思去解决,而是先问他,接着便与群臣商量,最后才解决。
这些事情楚帝皆看在眼中,对楚子寒相当满意。
一月之前楚帝感染风寒,太医用了许多药皆不见好转,反而病情愈发严重。楚子寒大怒,连斩了三位太医。
就在群臣以为楚帝要驾崩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楚帝居然好了。睡了一觉便就好了,而且气色比之前的还有好。楚子寒担心是回光返照,命太医查看,太医查好发现楚帝的风寒是真的好了,楚子寒这才放心。
但当秦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色有些细微的变化,看样子她是希望楚帝驾崩的,这样楚子寒便能顺利继位,她就是大楚的皇后了。
楚帝寝宫
布置奢华的寝宫中楚帝靠在龙床上,旁边跪着四人。靠近前面的一人便是楚子寒,在楚子寒身后的三人自左到右依次是丞相吴素,太尉白承,御史大夫上官台。
吴素,楚国老臣。楚帝继位便废了前丞相,命吴素为丞相。其人五十有七,不高,微胖,其貌不扬,有才华,书门出生,主张与陇国联合。
白承,楚国老将。承任镇西大将军,楚帝继位时命他讨伐西蛮,大胜。后西蛮又叛,楚帝在命白承镇压,打败西蛮,斩首七万,使西蛮各族闻风丧胆。后升太尉,其人四十有一虎背熊腰,身长八尺,五官周正。精通兵法,深得兵家之要。
上官台,楚国后起之秀。年三十,才华横溢,极擅文章。楚帝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命他为御史大夫,他是楚国老将上官栩之子。他便是主张废太子的大臣之一,但自楚子寒一趟陇国回来后他对废太子之事不在提,似是知道了楚帝的心思。
楚帝风寒一夜痊愈使楚子寒与群臣破为震惊,皆是不可思议。怕回光返照,楚子寒命御医查看,御医看后皆说无事,楚子寒仍担心,便劝楚帝在休息两日,以防有变。
楚帝知他心意,便也答应休息。这不,叫来了楚子寒与三公,看样子是有事情要与他们交代。
楚帝看着四人,脸上挂着笑容,对吴素道:“吴素,这段时间子寒表现如何?”
吴素道:“回陛下,太子殿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