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英风云录 > 第二百零二章 文臣的理想,武将的志向

第二百零二章 文臣的理想,武将的志向(1 / 1)

孙权是一个能曲能伸的人,他会察言观色,曹操兵进赤壁,以张昭为首的人都主张求和,张肱更直接,直接叫孙权称臣,这两个人一个是他仲父,一个是他父亲的世交。

孙贲甚至想谴子给曹操为质,投靠曹操,你说这些都是什么人。

曹魏政权也好不到哪里去,曹操会察言观色,荀攸,郭嘉,荀彧,程昱,三个生死之交,一个死党,最后结果都不怎么好,荀攸忧郁而终,荀彧自杀,郭嘉病死,程昱免职。

刘备的谋士好像都活得不错,刘表就不行了,他自己的将领没病死一个,他自己先忧郁而终了,那刘备又为什么比别人运气好?

刘备得了荆州五郡后,重用诸葛亮,黄忠,迅速的稳定了地方,刘备夺下益州后,与吴懿联姻,重用法正,董和等等。

刘备把荆州和益州的治理权都分给了士人集团,但是军权捏着不放的,这个结构有没有问题?

问题也是有的,从糜芳见死不救,孟达叛变,关羽失荆州。

我们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逻辑是很难想象得出这种问题所在的,究竟这些士人脑子有问题,还是不甘寂寞。

我们站在孙权的位置,曹操的位置或许能探其一斑,也未必准确,只做逻辑分析。

自古武人定国安邦,文人修身治国,武人负责打仗,武人的理想是多立战功,封候列将,文人的理想是将国家治理的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天下分裂之后为武人提供了封候列将的平台,给文人提供了实现政治理念的政治平台,当一个地方军阀成为诸候王的时候,他首先要给武将们不断的画饼充饥,给文人们天下一统信心和安全感,这个诸候才可以座稳他的位置。

武人主战,文人主和又是什么逻辑?

一个将领现在孙权这里做个都尉,或者将军,到曹操那里了能做,在孙权的政权下,可以有个数千兵马,投降了曹操,或许给你升个职,给你调走打仗去,但曹操首先信任和重要的都是那些原来跟着他的嫡系部队,你一个外来户想出头是非常难的,最多给个三流将军干干。

从孙权的嫡系部队变成曹操的外系部队,你乐意吗,肯定是不干的,武将主战,就是这样,打仗可以立战功,打赢了升官加薪,打输了叫有骨气,万一新主公见到自己的勇猛,进入新队伍里也有一席之地。

文臣主降主和,但也并非所有的文臣是主和的,僻如鲁肃,诸葛谨等等,那又是为什么?

有三点可能。

第一点:打仗是要死人,士兵,百姓,战争一起,黄金万两,文人那都是要想办法筹钱,粮,搞统筹,调度给武将打仗的,文人的工作量加大,还不讨好,做的不好那是下课,杀头的,我们知道诸葛亮和李严的矛盾,就是北伐引起的,李严就被诸葛亮拿下了,所以文臣不希望打仗的。

第二点:我有学问,有智慧,东家打工混不下去了,我打西家,何况曹操是最大的正统企业,孙权只是一个地方军阀的下政权,没得比,那为什么江东文臣不跑去投靠曹操,那不行,你的家业在江东的某个郡,你不可能拿着孙权给的千顷良田,千石薪水,跑去给曹操打工的,只有曹操打过来了,你投降了,继续干你的官,说不定给你太守干干,即使没有太守干,最少县令也有得干,你谋士没有什么正式的职位,说起来好听而已,其实只是孙氏政权的一条功狗,投降的收益大过战争收益,主张投降就成了首选。

第三点:鲁肃和诸葛谨为什么主战,是因为真觉得能打赢吗?战争的胜负重来都没有百分百的胜利的,就是取决于鲁肃的身份,商贾,诸葛谨身份,流亡寒士,深恨曹操的,寒士有个什么特别,家道中落,想重振家族荣誉就必须受重用,诸葛谨二兄弟,一个跟了刘备,一个跟了孙权,这叫分散投资,家族想传承都会这么干,荀谌跟了袁绍,荀攸投了曹操,一个道理。

从孙坚军阀开始,历经孙策的开拓,历经孙权的巩固,才有了后来八十年的基业,江东政权其实严格的来说就是一个军阀控制地方的政权,武人当政。

周瑜属于是一个能领军打仗,运筹为握的帅才,他读的专业是理科,不是文科,理科就是动手男,文科就是动脑男,主要发展方向是军事战略,战术,将才的领导和培养。

周瑜有没有那些治理地方的能力,肯定是有的,不过不精,我们再讲讲治理地方这门学问,做太守一般会选用文士担任,到了这个乱世也不讲究了,太守的位置就成了军阀们分给功高者的蛋糕。

太守用武将做,僻如朱治,僻如程普,这就相当于一个师长去做了个市长,那打仗的将领能做好这个太守位置吗?

太守是一郡,集军,政大权为一身地最高行政长官,他下面可以置几个都尉,置几个郡丞,曹掾,他天天在家里喝酒,泡妞,下面照样运转正常。

不管是一个郡,还是一个州,都形成了小军阀依附大军阀,军阀当政,把权的局面,太守能力强不强无所谓,只要你会做人,会用人就行。

帅才就是领三军的能才,会全局战略,有大格局观,协调将领,调度将领攻城略地,将才是领一军的人能才,尉就是领一营的能才,孙策定江东的时候有十几个民间地方武装,带兵马来投靠,孙策将他们全部都收编了,给个职位是军候,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营长。

当时的程普,吕范,韩当,黄盖的军职也不高,也就军司马,相当于团长职别,但是领的兵马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旅长级别。

古时候一个营的编制人数跟现在是有差异的,少的时候不到千人,多的时候好几千人。

孙策那时候大概有二十个左右的营长(军候),小营不到一千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团长了),大营三五千人。

打个打喻,邓当来投,带个五百兄弟,给个军候干,徐盛带个千人来投孙策,给个军候干,董袭带个几千人来投,给个军候干。

能不能把董袭的人马调给少的邓当呢?那肯定是不行的,调你兵马给别人,你愿意吗?你也不愿意,那给邓当做个军候,给董袭做个军司马,可以吗?

也不行,大家都是来投靠你孙策的,你不能因为他兵马多就给团长干,兵马少的就给营长干,那肯定是不服气的。

那我兵马多,我做个团长理所当然,那不行,其他人这不这样认为,兵马多的吃的也多,而且还不知道战力怎么样,假如都是污河之众怎么办,那不能这样干。

孙策这个人也好说话,你们都封军候,各带本部上阵杀敌去,论战功行赏,该升迁的就升迁,该赏田,赏金银的打下了城池就赏。

就这样大家才不会有什么怨言,这些都是要靠张昭来核算军功,然后记载,该怎么封赏,孙策的队伍才如此团结,不用几载就打江东这块肥肉打下来了。

最新小说: 开局一个人物模板 代王李简 三国:开局献计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靠山:宦海女人香 朕绝不当仁宗 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 妖颜惑众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怪异复苏:你管这叫正经科普?! 恶魔恋人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