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其他类型 > 百年沧桑 > 第11章 桃李满殿硕果累(2)

第11章 桃李满殿硕果累(2)(1 / 1)

“人活着和死了不一样,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捧着个牌位假慈悲也没人知道。人活着就会唠唠叨叨,孔子讲求‘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的,自己先做到;身先示范,上行下效。对于这种人,帝王是最烦的。如果是汉文帝、汉景帝当权,可能会给他一个虚职,最好下放到地方上去,汉武帝就说不准了”

“投胎在宋朝还好一点,可能会贬到边远地方去,因为宋朝不杀文臣”

“如果换了朱元璋,那就只怕会‘廷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扒了裤子打屁股,或者找个什么由头满门抄斩,当然孔圣人也是聪明人,象朱元璋这种魔头他才不会去伺候。如果到了清朝,三跪九磕,口称奴才,孔圣人更加不会理睬,爷不伺候你,走了,回家教私塾去…;…;…;…;也可能连头都不剃,躲到深山老林去”

大伙笑了起来,穿过奎文阁,地势变得开阔,前面有一坛,坛上有一亭,上书“杏坛”。

灯光柔合,月影横斜;轻风拂面,绿树婆挲。

袁sir道:这才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

不过周围的杏树是后植的,早不是当年的杏树。

小帅男:袁老师,杏坛是什么意思?

“杏,杏树,杏林指医学(中医),杏坛指教育,教授人的地方,这个名号是从孔子开始的,当年孔子就在杏林筑坛讲学”

游客乙:我有个疑问,孔子代表士,魏晋还有士族,什么叫士,什么叫士族,是地主阶级吗?士族与庶族怎样区分?

袁sir:这些名词解释起来很宽泛。历史课本上也没做专门的解释,我教书那会儿,学生也懵懵懂懂,有的把士念作土,土族,闹出大笑话。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把人分成四等: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的一等,这一弄在农耕社会就固定下来。

孔子把人分成五等: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人有五仪,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这是从道德修养上划分。

士,事也,《说文解字》许慎编字典就这么解释。

上古掌刑狱之官,商朝一直到春秋时期多为卿大夫家臣,为贵族最底一层。

春秋末期为知识分子的统称,习惯上就是不用种田的自由人士,有学士、勇士、方士、谋士。

战国养士成风,荊轲刺秦、苏秦连横、冯谖客孟尝君、说阴阳五行的邹衍都叫士。

“士”这个称号到后来与有没有地没关系,冯谖就是个流浪汉,活不下去在孟尝君门下做了食客,后来还成了名士。孟子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意思是:士出来做官,为社会服务,就象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简单说比农夫要高一等,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阶级这个东西,过去好像给人一种固定、一成不变的意思,那年月叫定成分,一直到八十年代升学入职还要填出生。

实际上旧社会阶级是流动的。

比方说一个流浪汉,或一长工,或一木匠,或一阿q,突然间发了财买了地,那你说他到底算那个阶级?

古代考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说他到底是农民还是士大夫?

还有李白的父亲是商人,他不能考科举,可他是大诗人,大名士。他到底算哪一种成分?

孔子的解释士就是读书人。没钱的读书人叫寒士,没钱的人大家都嫌,但孔子不嫌,儒家讲求的是德行。颜回就是一个穷死的寒士,孔子视他为最得意的弟子。

;,酷匠网o%永}q久免=费6z看;3小说/

到魏晋南北朝士与士族解释又不一样。

士族,有二种解释。

一种是魏晋南北朝士族,又称门第、门阀、世族、世家,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豪门)。不能说地主就叫士族,暴发户,土财主,土豪,虽然有钱,如果祖上没有当官的那不叫士族;也不能说读书好就叫士族,陶渊明就算不上士族;总而言之,那是个拼爹的时代。

东汉以后社会出现了世家大族,比如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门阀制度慢慢形成。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官员的选拔实行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名。

相当于组织部,负责考察官员,但实际上提名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所以选来选去都是几个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场重要职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为士,否则为庶。

门第有高低,士庶不通婚,而且坐不同席,就算你是皇帝的舅舅,也没人搭理你。

魏晋南北朝都实行这种门阀制度,东晋达到极盛,皇上是坐着的皇帝,身边还有一群站着的皇帝,几大士族一度超越皇权。

到了隨唐,科举取士,打击门阀,不再按照门第选拔官员,统一考试,给了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从政的机会,士族势力逐渐瓦解。

士族另一种解释就比较宽泛,书香门第,知识分子家庭出身都可叫士族。

欧州有骑士,日本有武士,中国有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文士。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一起去孔庙殿堂里看看,来之前听说孔庙供奉的不止一个人,除了孔子还供奉了那些人?

咱们跟袁sir一起进去看看。

进了大成殿,但见香烛高烧,红光满堂。

殿内高悬“万世师表”(大清乾隆手笔),两边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正中为孔子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王服,手捧镇圭。

两侧为四配,再下面为十二哲,此外还有东庑、西庑供奉有先贤79人,先儒77人。

那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子思),亚圣孟子,与孔子并称五大圣人,自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封号。

丁小姐道:曾参,子思,孟子都有书传世,颜回好像没有,而且听说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成就最大,纵横五国,富可敌国,他怎么没评上?颜回一辈子没做过官,一辈子受穷,也没有谋生的技能,怎么就成四配之首?

袁sir:“这问题问得好,看来你还挺有学问,古人认为三不朽标准:立德、立功、立言,德行排在第一位。颜回一生追随孔子,贫而志坚,勤且好学,29岁头发全白,40岁过逝,他一生甘于寂寞,默默地帮孔子打理文稿。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他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感叹地说,颜回是最好学的,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孔子赞他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儒家最崇尚的就是德行,所以把他排在四配之首。

袁sir这一说,大家也没什么意见了。

孔子虽然是儒家的开山老祖,但他没有写过原著。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书,但并非出自孔子之笔。

儒家原著自曾子开始,他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

《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的教科书和必考科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本书为读书人提出了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台阶)

这里的大学不是指高等学府,而指小学(私塾),《大学》与《三字经》一样是基础启蒙课。从小就教育学生,读书做人、处事、治国,要一步一步来。

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修好自己,才能去管理别人;心正了,意诚了,自己家里管好了,才能去治理国家。

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治国,那也没关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意思是混的好就兼济天下;混的不好,管好自己就得了。

到后世,这本书成了学生守则,奉为圭臬。

所以曾子被封‘宗圣’。

那个时候,读书就是为了能做官,‘官本位’就是这么来的。

四配是孔庙从祀的第一等,看完四配接着便是十二哲。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最新小说: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谍海偷天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八零好福妻 九零福运小俏媳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