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的步伐,现在,除了最后的那一点苏联土地之外,所有的地方都在第三帝国的统治之下!”
“我们将要发动战争,发动一场针对苏联的战争,为雅利安人向东方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停留在现有的狭小领土上!”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将是极其认真而且严肃的,这是一个不容许有任何纰漏和延误的作战计划,这项作战计划整个帝国都会全力以赴,因为我们必须取得胜利!”
“针对苏联人的战争,我们不会失败,也不可能失败,当战争开始的时候,你们将见证整个欧洲飘扬在第三帝国的旗帜之下!”
海德里希的演讲慷慨激昂,只是这一次的演讲听众却非常少,仅仅只限于一部分德国国防军以及纳cui党卫军的高级将领,这是一项绝密的作战计划,但同样却是非常认真的而且不容许有任何差错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的代号就叫做——‘巴巴罗萨’!
随着作战计划的传达,整个德国也开始为了最后的战争准备着,按照作战计划,参与到这次战争准备工作的部队总数超过185个师,其中有20个师部署在希腊境内,在战争行动开始之后,立刻穿越土耳其,向高加索地区进攻。
同时,德军还云集了超过800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其中最新改进型号的四号坦克以及豹式坦克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一千辆,另外,德军炮兵部队还拥有超过4万门各型号牵引式火炮以及数百辆狮式自行火炮和一千多辆41式喷烟者改进型火箭发射车,而作为这些火炮和坦克的保障力量,德军拥有着总数接近八十万辆的汽车。
德国空军为了这次战争同样也调集了总数超过六千架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同时,德国空军装备的全部三百架B-17轰炸机也都将投入到对苏联的作战行动当中去。
随着备战的全面展开,德军的调动也纷纷开始,大量的德军部队开始整编制的前往东线,在靠近苏德边境的地带驻扎下来,与此同时,芬兰和罗马尼亚也同时对德国提出邀请,希望德国军队能够进入他们的国家保护他们。
德国政府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当即决定同意两个国家的请求,并立刻下达命令,要求35个师的德军部队进驻芬兰,同时向罗马尼亚派遣60个师的部队。
德国人的行动显然是奔着苏联去的,不过苏联人那边也没有闲着。
随着大清洗行动的远去,苏联的实力正在逐步恢复,野心勃勃的斯大林自认为也已经抵达了能够与德国一战的时刻!
他要求他的将军们立刻制定出针对德国的突然袭击行动,而计划实施的时间不得晚于1941年5月1日。
很快,一份代号为‘大雷雨’的作战计划便被制作了出来,并递交到斯大林的面前,按照这一份作战计划,苏联军队将在行动开始前将位于苏德边境上的部队扩充到200个师,其中还不包括两万辆坦克、一万五千架作战飞机以及八万门各式火炮!
这样一支几乎可以碾压全世界的军队,将首先切断德国与罗马尼亚之间的联系,在战争爆发之后就立刻让德国人无油可用,而后才是真正向德国本土的进攻。
这份大雷雨计划让斯大林甚是欣慰,也许德国军队这两年横扫西欧,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在绝对数量面前,再有经验的德国军人也将死去,斯大林坐在位于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微笑着,仿佛看到了自己杀到德国的场景。
随着作战计划的制定,苏军开始全面扩军备战,苏联各地都在进行着征兵,同时各个军工厂开足了马力全力以赴生产坦克、飞机、大炮!
同时,针对大雷雨计划提出的兵力部署,苏军也开始频频调换防区,并以军事训练的目的将大量部队调往苏德边境,而此时,德国人的情报部门才猛然发现,果然大量的苏军主力都在乌克兰!
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作战计划进行着紧张的兵力部署和调配,以至于双方竟然都没有注意到对手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中的异常。
不过,也正是由于双方的兵力部署几乎是有些异曲同工,所以才让双方都没有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苏联人将主力部队云集在乌克兰,旨在首先打击罗马尼亚,把德国人的石油供应掐断。
石油对德国非常重要,所以德国人借口罗马尼亚的邀请派出大量部队堆积在罗马尼亚,为的就是保护他们的油田,这在苏联人看来理所当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其实德国人与他们的看法是那样的一致。
当德国人发现大量的苏军主力都在乌克兰的时候,也以为是苏军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食主产区和背后的高加索油田,所以才集中在一起的,他们也没有想到其实这样的兵力部署是为了进攻德国。
不过,相对于苏联一门心思的建造武器装备和招募新兵而言,德国人的手段显然更多,他们不仅仅是在进行着整军备战,同时还在进行着舆论战和宣传战。
自从1940年年底开始,在大量的苏联边境附近地区,就一直不断流传着关于斯大林屠杀平民和意见不合者的消息,而且还传言之前被暗杀的极有可能成为苏联总书记的联共(布)中央组织局书记、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并非是被莫须有的敌人暗杀,而是斯大林为了自己当上总书记才采取的暗杀行动。
而且持续多年的大清洗运动,根本就不是为了抓到什么敌人,而是将所有对斯大林有意见的人全部杀死,这是斯大林个人的行为,而非为了苏联,甚至,斯大林杀了太多太多无辜的人以及那些为了苏联的红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明里暗里的争斗,真真假假的消息,在1940年这个有些寒冷的冬天里,一点一点的弥漫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