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徐舟登录了奇点音乐网,有此前的人气基础,再加上网站的力推,《故乡》上传了24小时,便打破了《曾经的你》保持的各项记录!
两首歌,就奠定了徐舟“都市音乐诗人”的无上地位,无论是专业的音乐评论家,还是普通歌迷,一致认定他就是华语乐坛最in的音乐人。
纵观全网,有口碑好但曲高和寡的小众音乐,也有口碑不佳但销量奇佳的口水歌,像徐舟这种兼顾口碑和销量的音乐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这也是他比较受众人追捧的原因。
拿手机铃声举个例子,有些火遍大江南北的口水歌,你设置成了手机铃声,万一它在公众场合响起来,你多多少少会脸红,害怕别人因此鄙视你的音乐品位。
但如果你的手机铃声是徐舟的歌,那就会巴不得所有人都听到,音量越大越好,因为他的音乐是公认的高品质。只会显得你有品位,不会拉低你的level。
能兼顾流行和品位的,就是一等一的好音乐。徐舟这两首歌做到了。
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销售数据。
后台数据显示,一天下来,销售数据是420万,徐舟的分成收入是294万,刨去20%的税,实得万。
这个成绩,远远超过《曾经的你》的同期销量。
当然,并不是说《故乡》就比《曾经的你》更优质,只是出现的顺序不同。《故乡》现在的成绩,是站在《曾经的你》肩膀上的。
而且这种井喷式的数据不可能维持很久,迟早会回落的。《故乡》的销售曲线和《曾经的你》会有所不同,《曾经的你》问世时,徐舟还没有名气,销售曲线是循序渐进的,开始有个缓慢上扬的过程,随着影响力逐渐扩大,口碑发酵,然后在中期爆发式的增长,曲线突然拉升,最后在峰值回落。而《故乡》因为站在前作的肩膀上,一开始就会爆发式增长,一直冲到高峰然后回落。
对于徐舟来说,这个销售数据已经让他非常满意了。这些钱还是先在里面攒着,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再提现比较好,反正卡里面还有900多万呢。
妹妹徐亭用电脑登录qq,在和家里人视频通话,也把徐舟喊了过去。
家里一切都好,路修得很快,桥墩子也造好了,估计再来半个月就可以完工。家里的两幢房子,姐姐的别墅是姐夫蒋伟带人亲自造的,地基已经打好了。自己家的院墅进度也不慢,那个施工队技术上佳,而且全力以赴只做他们一家的活,也已经把地基打好了,乐观的话年前应该可以入住。
姐姐徐晴的建材门市已经开张了,因为有以前的老顾客,所以一开始生意就不错。姐夫蒋伟组建的施工队,除了自己家的房子,还接了几家欧式别墅的建造工作,几家别墅同时开工,每天忙得团团转,只能继续招人。
徐家最近在石楼镇很火,所以蒋伟的施工队招人也很容易,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
徐家的超市也已经在装修了,徐宝城让徐舟想个名字,徐舟说就叫“西街易购”吧,将来超市做大了,把西街村的名号打到全国去。徐宝城和赵文慧都觉得这个名字好。
徐宝城说现在县里面已经大张旗鼓地用徐舟的名字宣传景区了,而且电视台也播了徐舟回乡修桥铺路的事迹,现在全县的人几乎都知道石楼镇出了个音乐家,甚至有不少年轻人来银杏湖景区打卡,询问徐舟的消息。
最起码在淮海县境内,徐舟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
徐舟对这种事并不反感,老家的人知道没关系,他们又不会追到校园里来,打扰他的生活。
徐宝城说县里面也知道他们家要开超市,所以县府办公室的领导主动替他们联系了上游供货商,大家都愿意给超市供货,而且提供各方面的优惠。这一点徐舟也预料到了,像这样的便利,也是他此前的种种贡献换来的。说穿了是双赢。
徐舟跟家里说有事及时联系,钱不够用就跟他说。父母又叮嘱他们在学校好好的,哥哥要照顾妹妹诸如此类的话,徐舟就结束了这次亲情互联。
剩下妹妹一个人和妈妈腻歪,徐舟就回房了。
他开始写关于共享单车的商业计划书,以前他也没写过这种东西,在网上找了一些标准模板,研究了一番,找到窍门之后,才开始动手写。
因为系统内有这个项目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以及最后实操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徐舟这个计划书做得非常详细,包括市场需求,市场前景,核心技术,盈利模式,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都分析地头头是道。
承诺是两天完成,其实用了一个晚上,徐舟就把计划书做出来了。
第二天徐舟拿着计划书去找林牧青,林牧青看完之后,美目之中异彩连连,不吝溢美之词。她并没有去找创业指导办的人,而是直接把徐舟带到了传媒学院的院长吴敬尧面前。
吴敬尧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衣着考究,气质很儒雅,一举一动都有种高级知识分子的斯文范儿,让人心生敬仰。
见到徐舟,也没有摆院长的架子,而是很亲切地和他开了几句得体的玩笑。林牧青简单说明了来意,然后把那个商业计划书给吴敬尧看。吴敬尧显然对林牧青很器重,既然是她推荐来的学生,吴敬尧也很重视,认真地把商业计划书看了一遍。
“徐舟同学,这是你写的?”吴敬尧坐直了身躯。
如果说一开始纯粹是看在林牧青的面子上,那么现在,他是真的开始重视徐舟这个学生了。
“是的,吴院长,我花了一个晚上才写出来的。”徐舟老老实实地回答。
吴敬尧和林牧青对视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震惊。
一个晚上搞出来这么详细且有价值的商业计划书,这个孩子绝对是个天才。
“孩子,你需要我们为你做些什么吗?”吴敬尧态度非常诚恳。即便他不是很懂商业,也能看出这个项目的巨大价值。
“这个项目的关键,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想要做成这个平台,必须要得到人行的批准,取得他们的支付许可牌照。这件事,只能依靠学院提供帮助了。”徐舟也没有客气,直接说出了困难。他只是一个学生而已,如果他以个人的名义去和人行谈合作,估计连大门都进不去。
“好,我有几个学生目前在人行担任高管,这件事我可以帮你运作。”吴敬尧正色道:“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个项目对外要以k大传媒学院推出的重点创业项目来宣传,你没有意见吧?”
“当然可以,您不说我也打算这么做的,没有吴院长您的指导与帮助,这个项目也不可能成功上马。”徐舟微笑道:“我本来就是传媒学院的在读学生,以传媒学院的名义宣传,实至名归。”
他内心清楚,吴院长想要的只是名而已。如果这个项目大获成功,这对于院长来说就是一张镀金的名片,对他的仕途大有帮助。
否则他为什么要动用自己的人脉帮忙呢?
于人有利,于己无害,何乐而不为?
双方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吴敬尧联系了在人行工作的学生,他们都表示愿意帮忙。这种事情又不违反规定,他们出手,只是让程序更快捷,更容易。
吴敬尧把商业计划书留在他那里,由他来跟学校创业指导办的领导谈,肯定能要来更多的优惠条件。这一点徐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