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勋睿已经估计到,皇上施展了多种手段,开始来对付他了,想想后金鞑子撤离的时间不长,北直隶甚至没有彻底安定下来,流寇正在湖广和四川等地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这个时候皇上就开始动手了,实在不明智。
郑勋睿是穿越人士,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忠君思想,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建设一个天下无敌的大汉王朝,并借着自身的努力,彻底改变今后的历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勋睿不知疲倦的努力,穿越十多年的时间,几乎就没有彻底放松过。
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必定和皇权产生激烈的冲突,这无法避免,前世是公务员,郑勋睿的思想之中,还是带有儒家影子,造反一词对于他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现自己必然走上这样的一条道路,这就好比是历史总是朝着前方展的,个人无法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很多时候,顺应历史是大势所趋,也是唯一的选择。
郑勋睿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可他想不到,真正的打击,来自于他完全没有想到的地方。
南京户部尚书杨廷枢专程来到了淮安。
作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杨廷枢轻易是不能够离开南京城的,到淮安来必须要报备,甚至需要得到皇上的批准,否则就会遭遇到强烈的弹劾,甚至为此丢掉官职。
郑勋睿很是奇怪,他和杨廷枢之间的关系,朝廷之中都是知道的,两人从乡试的时候,就是最要好的朋友,进入朝廷为官之后,杨廷枢是亦步亦趋,跟随郑勋睿的脚步,为了郑勋睿能够在淮安很好的立足,杨廷枢甚至直接来到了南直隶。出任户部尚书,年纪不大的杨廷枢,按照正常情况是不可能到南直隶,呆在赋闲的位置上面的。
郑勋睿的感觉很是不好。他觉得杨廷枢突然来到淮安,不一定是好事情。
调查署侦查到了南京的不少情报,开年之后,朝廷派遣了好几拨的御史到南京,每次停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每次都和南京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镇守太监、守备勋臣等关键人物见面了,至于说谈些什么,外界不知道。
杨廷枢是南京户部尚书,同样是要和御史见面的,这次杨廷枢专门到淮安来,是不是因为御史强调了一些事情,让杨廷枢不得不专程到淮安来。
郑勋睿亲自到码头去接杨廷枢。
两人在码头见面之后,寒暄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都是相互问候的,跟随的徐望华和郑锦宏等人。站在一边,看着两人面带微笑交谈,不过徐望华最终还是现了,郑勋睿在扭头的时候,脸上存在阴霾。
漕运总督府,书房。
“清扬,我这次到淮安来,是专程向你表示祝贺的,郑家军如此的骁勇,我在南京看到邸报之后。很是激动啊,郑家军能够剿灭那么多的后金鞑子,这是我大明王朝的福气。”
“淮斗,过去的事情不提了。郑家军能够打败后金鞑子,这里面有洪承畴大人、熊文灿大人以及高公公等人的功劳,还有北直隶卫所军队的努力,仅仅靠着郑家军,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你说的是,可恨后金鞑子。背信弃义,嘴上说着臣服我大明王朝,暗地里却突然入关劫掠,依照我的脾气,一定要达到沈阳去,彻底灭掉后金鞑子。”
杨廷枢说到这里的时候,看了看郑勋睿。
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他内心不安的感受愈强烈,他和杨廷枢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最好的,杨廷枢不算是他的心腹,但两人心心相印,也可谓是肝胆相照,两人曾经一同联手对付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杨廷枢也是毫不畏惧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杨廷枢仅仅是反对东林党人和党争等等,不会反对皇上,这方面郑勋睿是很清楚的,故而他在处理机密事宜的时候,从未想过杨廷枢,至于说日后与皇上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就算是杨廷枢站在皇上的一边,他也不会为难的,毕竟这是杨廷枢个人的选择,他不能够干涉。
可正是因为关系不一样了,郑勋睿对杨廷枢也是有期盼的,那就是杨廷枢不要掉转头来对付自己,那样郑勋睿是难以接受的,不管是从感情方面还是行动方面。
杨廷枢刚刚说到的话语很有意思,表面上是直抒胸臆,想着能够杀到沈阳去,彻底灭掉后金鞑子,实际上是提醒郑勋睿,可以考虑率领郑家军,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这样的事情,郑勋睿当然是要做的,可是现在不是时候。
郑勋睿面对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于后金鞑子,也不是来自于流寇,而是来自于朝廷,来自于皇上和东林党人,他有理由相信,随着郑家军的实力逐步壮大,皇上很有可能联合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对付郑家军,皇上甚至有可能再次重用东林党人,利用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之间的影响,来逐步的蚕食郑家军的力量。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要求郑家军剿灭后金鞑子。
皇太极的能力不容小觑,至少比皇上强很多,人家能够率领大军作战,能够对局势做出敏锐的判断,能够屈尊接纳人才,甚至能够改变后金一团糟的争权夺利的局面,这样的人,其麾下的满八旗战斗力绝对不弱。
尽管说这些年以来,满八旗在和郑家军的战斗厮杀之中,损失惨重,但皇太极每次都是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遭遇到打击损失惨重的时候,总是能够回到沈阳去休养生息,慢慢的再次壮大满八旗的力量,而且调查署得到了情报,皇太极已经开始组建蒙八旗和汗八旗,一旦蒙八旗和汗八旗建立起来,大清的力量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郑家军的力量的确强大,但在大明所处的地位比较尴尬,真正的驻地只有淮安,驻扎在复州和陕西等地的郑家军,都没有正式的名分和资格,只不过是郑勋睿不管不顾朝廷的决定,要求郑家军驻扎在这些地方的。
这也就从最大的层面上限制了郑家军的继续展。
郑勋睿正在通过讲武堂,对郑家军所有军官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洗脑,将朝廷和皇上等字眼从将士的脑海里面彻底的抹去,如此关键时刻,郑家军需要的是平和稳定的局面。
后金鞑子短时间之内是绝不会展开进攻的,郑勋睿可以断定,至少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左右,皇太极绝不会要求八旗军进入到关内劫掠。
偏偏这个时候,杨廷枢说出来了郑家军彻底剿灭后金鞑子的话语。
这绝不是随口的感慨,郑勋睿可以断定,这就是皇上的意思。
郑家军此时此刻出兵沈阳,必定遭遇到皇太极的拼死抵抗,就算是郑家军依靠犀利的火器,能够基本剿灭后金鞑子,但自身的损失肯定也是惨重的,到了那个时候,皇上会是什么态度,谁能够说的清楚。
皇上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置他郑勋睿于死地。
结果到头来很有可能是郑勋睿率领郑家军的将士在前面拼命,杀出来一片天地之后,遭遇到过河拆桥,变为丧家之犬。
这样的傻事情,郑勋睿绝不会做。
稍稍稳定了心绪,郑勋睿慢慢开口了。
“淮斗兄,你我十多年的关系,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你到淮安来看我,我很高兴,亲自到码头去迎接,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就算是内阁大臣来了,我都不会这样做。”
杨廷枢笑着点头,但笑容略微有些尴尬。
“既然我们之间的关系不一般,有什么话你就直接说出来,你是南京户部尚书,轻易是不能够到淮安来的,这要是被南京都察院或者京城都察院知道了,肯定是遭遇弹劾的,所以我认为你到淮安来,不仅仅是要来看我,或者向我表示祝贺的。”
杨廷枢的笑容慢慢消失了,沉默了一会,终于开口了。
“既然如此,我就直说了,功高震主这样的典故,我不需要多说,你是明白的,郑家军的强悍,朝野皆知,如此的情况之下,想着安稳的在漕运总督府,这有些勉强,再说了,你是以户部尚书兼任漕运总督的,主要的职责还是在漕运方面,保证北方的供给,若是指挥强大的郑家军,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淮斗兄,那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做。”
“让朝廷派遣监军到郑家军之中,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
郑勋睿看了杨廷枢好一会,站起身来慢慢开口了。
“淮斗兄,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郑家军自成立以来,朝廷没有拨付一钱银子的军饷,郑家军将士历经无数的厮杀,但军官从未得到提拔,可以说郑家军自成立以来,就遭遇到算计和提防,如今郑家军强大了,朝廷想着插手,这不可能,不要说我不同意,郑家军将士也不会同意的,至于说朝廷有些什么议论,那是他们的事情,朝中的大人想怎么说,我无法干涉,但他们不要做的过分了,否则后面的局势不好收拾。”
杨廷枢张了张嘴,话最终没有说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