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活动虽然组织地很仓促,就连活动的免费电影票也是在昨天才挂上《烧心》官方wb上提供网友抽奖的。而且还限定必须是能准时抵达京城的用户,才有效。为了怕会场没有坐满人,很多都是单位的‘学习’免费赠票,留在京城的某些单位,尤其是公x局,检o院等有点前途人士很幸运地都得到了票,并且出席了这次的活动。
另外还有一些是给粉丝的后排票,据说是怕那些学习积极分子太过害羞,不敢在活动中踊跃发言,想要这些热情的粉丝活跃一下气氛,毕竟是有国家一频道和六频道的记者跟拍,气氛总是活跃些比较好。当然名义上是:回馈粉丝的热情。
所以真正放出去供人抽奖的票其实并不多,也就是告诉大家一声,《烧心》在美xx影院有这么一个活动。或许能吸引到一些在美xx影院附近的好奇人士来凑个热闹,指不定就有位置空着,指不定就变欧洲人,指不定就参与到活动中去了呢。
国外很多电影有点映这个环节,就是在某个影院,临时加几场电影,在门口放点映的票,或许是口碑电影,或许就是很小众的文艺电影。能不能碰上全靠运气。
而这次的活动,就有点类似点映的模式。就是国外点映没有电影主创参加活动。纯粹就是看电影,然后让你打分留言。
海顿·克劳尔一家以及翻译都以为这次的活动也是点映,于是跃跃欲试地想要凑个热闹。毕竟很多电影就是从点映开始,走口碑路线。没有一定勇气,还玩不来点映。海顿·克劳尔也是一名导演,他的很多部早期电影,也是走的点映路子,先撑起口碑,看看观众的好感度以及留言,做适当的整改,再扩散到所有院线。
在京城逛街时发现一部点映的电影,真的是太让他觉得意外与惊奇了。
“不,我看那部电影已经上映了,不是点映。”克劳尔小姐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这部点映的电影已经到处贴满了海报,基本就是电影院主推的电影。
“哦,那太可惜了。”海顿·克劳尔对已经上映了的电影,就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点映意味着未上映,未发表,你参与了点映,相当于就是第一波观看电影,感受电影的观众。那就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了。
而上映电影,谁晓得你是第几波。上网就能看到影评,毫无乐趣。
“那边都有电视台来采访了,我记得那个标记,昨晚我们看的那一场秀,就是那个台的标记。这部电影很火吗?电视台都来采访。而且,看样子,还是今天刚上映的。”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是,克劳尔小姐还是发现了印在海报上的一个数字,正好是今天的日期。
一般印在电影海报上的除了上映日期,也没有别的了。
“哦,今天上映的电影,就有电视台采访,有点意思。”在米国,电影上映被采访往往没有那么积极踊跃,一般都是等到首周票房出来,影评人的口碑评论出来了,或者电影公司买新闻了,不然谁会那么积极地在电影上映时隔十几个小时去采访一个正在风头上的电影。又不是刚开始上映那会儿。
翻译一言未发,都是克劳尔父女俩在议论。他擦擦鬓角的汗,怎么办?自己老板特意嘱咐过的,让他们避开金文一,避开电影院的,结果他辜负了老板的叮嘱。被克劳尔大导演看到了那部电影。而且,怎么都没人告知他一声,今天美xx影院有一场活动的吗?
“让我们过去看一下。”克劳尔兴趣来了,提步就往前走。
靠近了,克劳尔小姐猜看出了电影海报里这个眼熟的男人她很有印象,虽然当时他的打扮和电影海报里的完全不同,可是靠近了,就能发现海报上那双眼睛她很熟悉,五官也很熟悉。当时在大苹果城遇到的那个男人。
被金文一的双眼『迷』住的,不止是克劳尔小姐一个人,还有她的父亲,海顿·克劳尔。
海报里的金文一和梅林枫各占半边,秉持着男左女右的规则,金文一的画面在左边,他和梅林枫中间牵着一个只『露』出后背的孩子的身影,梅林枫一脸坚毅,而金文一则一脸『迷』茫和漠然。唯有他的眼睛含着泪水,要掉不掉的格外吸人眼球。
海报的背景是一群人的背影,而且是和海报中的孩子一样,整个都是灰蓝『色』调,而唯有金文一和梅林枫是有颜『色』的。
“因吹斯听。”克劳尔仔细观察了这个海报以及海报透『露』的信息,“这是和孩子有关的电影吗?”这次克劳尔导演问的是翻译。
翻译心不在焉,克劳尔导演又问了一句,“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这两个人看上去,一个很伤心,而另外一个很坚强,他们是孩子的父母吗?这是一部争夺孩子抚养权的电影吗?”
翻译更加开不了口让他知道这部电影的内容了。
见翻译无能,克劳尔导演不是很开心,克劳尔小姐见自己父亲不开心了,为了某些原因,她利用了自己的外貌,喊住了一个还算年轻的男生,问他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
“将一个记者和一个母亲为了一个孩子的死,和学校,和教育机构,和警察杠上打官司的事。如果你想看的话,最好准备纸巾,听说很感人。”男生大致解释了一下电影的脉络,克劳尔导演和女儿都很认真地听那个男生带着口音的英文。
“两个人和那些系统打架的故事,因吹斯听。”克劳尔导演想要看这部电影的欲望更加大了。
“李先生,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们父女买两张票,我们想看这一场电影。”克劳尔觉得在京城办公休假期间,看一场当地电影,讨好一下华夏人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翻译知道这次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了,只是他还没有走两步,就见之前他们围观的电视台采访记者将镜头对准了自己。一个漂亮的女人走了过来。
“你好,请问是海顿·克劳尔导演吗?我们是华夏国家一频道的记者,可以做个简单的采访吗?”女人大方得体地试探。
克劳尔见马甲爆了,于是戴上墨镜,点点头。
“克劳尔导演也对我们华夏的电影感兴趣是吗?之前有国外媒体抨击说我们华夏是电影匮乏的土地,不知道克劳尔导演是如何认为这个话题的。”主持人大概不知道这个话题的源头就站在边上,她大概是觉得克劳尔导演是全球大导演,是权威人士。而且他现在接受的是国家台很正式的采访,他不会这么不给面子地直接抨击,反而会为华夏电影说好话,那么这段视频就可以拿出去打其他记者的脸了。
毕竟,克劳尔大导演都这样说了,你们这些不是专业人士bb什么。
克劳尔在墨镜下偷看了一脸尴尬的女儿,他知道这个是自己女儿惹出来的,虽然当时那个男人没有发律师信,但是自己这次带女儿来华夏,也是为了找个机会,道个歉,不然他以后的电影都要和这个世界第二大票仓说再见了。没有一个商业导演敢这么干的。
“我觉得或许是华夏电影的一些观念和我们这些西方人不同,他们的很多电影都很出『色』,很奇妙。说华夏是电影贫土的,应该没有看过几部华夏电影。他们只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直白,而且华夏电影还在萌芽,有很多出『色』的导演和演员。”克劳尔导演还是按照记者的想法,说了一段好话。
“非常感谢克劳尔导演的表态。我非常喜欢您去年的那部电影,在华夏上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这次来华夏是旅游的吗?”记者笑容更加大方,隐隐暗示克劳尔之后的电影在华夏很有发展前途。
克劳尔其实不是很愉快,毕竟这相当于被人威胁了。而且是在他说了好话之后再来威胁,任谁都会很不爽。
“对,我们是来旅游的。顺便看看华夏有没有什么出『色』的作品和优秀的演员。”说完就指了指一旁的海报,“我发现这部电影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指的正好是《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