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在蒸汽中浮动,阴影伴随着灯光的闪烁向远方和深处蔓延,大厅中有光的地方让大厅的面积看起来是宽敞却有限的,但在视野和灯光被遮掩的地方,一种让人畏惧的无垠感悄然萌芽。席森神父能够看到的事物,就是脚下的地板,头顶的天花板,宛如地毯般的轻飘飘的有机红色,两排全副武装,如同雕像般伫立着,看不清内在的卫兵,以及有机红色尽头宛如垃圾山一样堆砌的设备中留出的空余,以及像是站在空余处,像是从空余处生长出来,被从天花板垂落,从地面升起,从垃圾山一样堆砌的设备中延伸出来的管线连接着的高大纤细又生硬的形体第一眼看去,它像是她,是一个女性的人形;第二眼看去,它更像是某种朦胧意象雕刻而成的某种巨大设备的一部分,特别像是“天线”或“中枢”的一部分;第三眼看去,它就是它,已经从基础构造上完全不符合“人类”的概念了。
但无论它人们的眼中是什么样子,都不可否认,它是拥有智慧,可以思考的生命体。席森神父已经见识过太多这般怪异的非人生命,仅就超乎想象而言,它在这个世界上的形态和行为都不是一个特例。
这个自称“莎”的原住民以神秘的方式改造了自己,比它对另一个原住民同伴“畀”的改造,比它对席森神父本人的改造更加彻底,也因此更从人的逻辑上,偏向于非人的概念。自从和它认识的时候起,席森神父就注意到了,它的外形是一直改变的。这种改变和人类因为性格心理的变化而产生的气质变化,以及运用整容手术对身体结构进行调整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本质性的差别。
“莎”的外形比任何人类的形态,都更能反映其内在。
至少比起那些真正怪诞诡异的神秘事物来,“莎”似乎还是有一部分可以理解,可以用神秘专家的逻辑去解释。作为它的合作对象,席森神父对这一点尤为看重,也因此对它的形体变化十分上心,生怕在某一时刻,它就会变成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东西,就如同过去在神秘事件中所见到的那些自我认知和学识所无法解释的东西,而一旦发生这种彻底的本质性的改变,席森神父不认为自己还能继续与这个自称“莎”的原住民合作下去。
不过,随着世界末日的征兆逐一浮现,比起末日进程的速度而言,“莎”变成彻底无法理解的非人存在的脚步反而显得缓慢了。
席森神父几乎可以肯定,按照当前的趋势,在这个世界被彻底毁灭之前,“莎”不可能真的变成自己彻底无法理解,无法沟通的存在。因此,为了能够观测末日的降临,直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秒,以实践自身所信奉的末日真理,他的合作态度和最初相比,已经有了更深层的变化。
席森神父既没有中继器之类拥有决定性力量的外物,三级半的魔纹使者这个身份也并不具备决定性的力量,同时也没有能够与网络球、纳粹和玛尔琼斯家的末日真理教等等神秘组织相提并论的外援。要在世界末日到来的现在,比任何人都活得更久,为了在末日彻底凌驾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瞬间,保证自己能够在末日露出“原形”的最后时刻对其进行确认和观测,他必须为自己找到更多的保险。
在他的理解中,对于末日真理教而言,末日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越过终点又会回,意义就在终点变成的这一瞬间;对爱德华神父而言,末日是一个苦痛的结束和另一种苦痛的开始,意义需要从苦痛中寻求;对比两者,末日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只有观测到才能真正开始的契机。
许多人会在末日的过程中死去,毋宁说,万事万物的终结,就是末日的过程,当一切都结束时,就是末日的终点。将起始、过程和终点完全观测到,才算是对末日的完整观测,因此,虽然自己必然会在末日死去,但是,确保自己是最后一个被毁灭的事物存在,并确认身为最后一个事物存在的自己被毁灭的同时,末日就已经结束,在对末日进行观测的计划中,可谓是重中之重。
以“莎”为核心的原住民是否可以确保自己成为“最后一个存在的事物”,席森神父并没有绝对的把握,或者说,希望极为渺小,不过,如果不对其进行投入,那么就连半点希望都没有。对他而言,自身如今所在的这个原住民群落,以及汇集在群落中的人们,无论他们来自于何处,带着怎样的想法,要去做怎样的事情都好,他们对他的意义更像是一个“外壳”。
伴随末日进程,这个“外壳”会被优先毁灭,这是必然产生的结果,但在席森神父的计划中,这个“外壳”不应该比网络球、纳粹和末日真理教等等兴风作浪的神秘组织更快毁灭,它的强度和存在时间,决定了藏身其中的他能够存在的时间。
席森神父通过各种秘密活动,准备了许多此类“外壳”的雏形,就连“黑巢”也是其中之一,然而,伴随着战争烈度的上升,超乎想象的势态变化,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神秘浮出水面,以及隐藏在这些细节中的末日进程的体现,这些“外壳”的雏形就像是泡沫一样,轻易就被毁灭,让他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
席森神父已经不能够抛弃最后这一个“外壳”,哪怕对手是素体生命,以及那些隐藏在素体生命背后的,自己不愿意与其直接碰撞的神秘组织。他有一些秘密,一些观点,一些从别的视角所观测到的事情,对“莎”进行了隐瞒,但仅从结果上来说,他的提议,确实是从试图保存这个原住民群落的立场上提出的。
立场上的诚恳和善意,也才是席森神父说服“莎”的基础。毕竟,他的提案并不聪明,也并不是绝对正确。在这个战场上,生死攸关的抉择都变得模煳,似乎无论做什么都有可能是正确的,而做了自以为正确的,却有可能是错误的。
席森神父试图趁敌人尚未彻底站稳脚跟时,尽最大的能力进行骚扰,以拖延时间,等待更大变数的产生,自然也能想到,一旦己方这么做了,等待己方的,也有可能是以卵击石的下场,亦或者落入一个更大的陷阱中,成为隐藏在更深处的敌人的饵食。只是,比起更保守的策略,他宁愿在这种时候更主动一些,也希望“莎”能够接受自己这个相对主观,也较为主动的策略。
“如果想要确保主动权,我这边也有一个想法。”莎仿佛沉吟一般沉默了片刻,才对席森神父说:“只要能够牵制素体生命一段时间,就有办法将我方区域彻底隔离出去。”
“隔离?”席森神父不太明白。
“整个统治局就是一个巨大的临时数据对冲空间,这里已经稳定了很长的时间,但是,这场战争的烈度很可能无法让它继续稳定下去。一旦这个临时数据对冲空间开始松动,我们就能够将之进行分割。”莎一边解释着,一根连接在它身体上的管线弹出,如同灵活的生命,移动到席森神父身边,在他确认之后,插入他的义体结构接口中。
讲解用的大量资讯灌输到席森神父的体内,又在第一时间内就被他理解。“莎”的想法,就就像是把整个统治局遗址当成是披萨那般,用刀子分成两半。在进行分割后,己方所拥有的三分之一的面积部分,自然不再和素体生命所占有的三分之二面积部分接壤,正因为敌人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改造安全网络,己方也通过重启的方式,对现存的安全网络进行修改,最终导致两部分的安全网络产生巨大的差异,所以才能以此为基础,做到设想中那般彻底的区域隔离。
对席森神父而言,这同样是十分吸引人的提案。但是,无论素体生命、纳粹还是末日真理教,都不可能放任己方进行这种分割。一旦“莎”动手,安全网络就会反馈相关信息,敌人的攻势也会相应提升。
到底是“莎”先完成安全网络到整个统治局遗址的分割,还是己方的防线先被击溃,从目前的实力对比而言,暂且是一场胜算极低的赌博。
“……我仍旧认为会出现转机。”席森神父仍旧无法进行太过深入的思考,但是,却自觉得自己的直觉变得极其敏锐,希望能够贯彻自己身为神秘专家的直觉,将这个看起来胜算很低的计划执行下去。
“如果失败了,我们就会彻底毁灭。”莎如此提醒到:“在这场战争中,我必须全力投入分割事宜,很难对你们提供帮助。你们哪怕身处在我方区域内,也无法地利上的优势。与之相反,一旦你们入侵到敌人的区域中,会处于更大的劣势中。你真的有把握吗?席森神父。”
“不能说有把握,但我相信自己的直觉。”席森神父如此回答到。
这种说辞在往时,就连席森神父自己也不能说服,但是,或许有别的考量,也许是深刻感受到了背水一战的必要性,也可能是被席森神父言行举止中透出的诚挚打动了,亦或者是因为这是自己提出来的。总而言之,“莎”同意执行这个看起来十分冒险的计划。
“畀会率领最新型的安全卫士在我方和敌方的区域交界处安置分离器,你们必须为她争取时间。你应该清楚,你们这些外来者将会面临怎样惨重的代价。”莎再一次提醒到,“只有畀和新型的安全卫士,才能安装分离器,这是由我们的共性决定的。一旦畀和那些安全卫士全部死亡,计划就会失败,你们无法弥补。”
“我会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席森神父沉声道,“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我们这边的人员拥有比你们更好的战斗素质,但是,对付素体生命的话,没有足够击破它们躯壳的武器。它们的构造体材质很特殊,目前为止只有攻击型的临界兵器才能确保在击中它们时对它们产生伤害。”
“我们的临界兵器都是辅助型,全都用于安全网络的控制上,无法提供给你们。”莎十分直白地说:“但是,的确有一批可以对素体生命产生非致命性影响的武器,制造这些武器的初衷,就是确保行动人员在遇见素体生命时,可以与之周旋一段时间,提高逃脱的几率。如果你们可以确保我方人员不在战斗第一线上,那么,这部分装备可以向你们倾斜。”
“畀的工作才是计划的核心,我们会尽全力确保她的工作不受到干扰。”席森神父没有任何犹豫。虽然素体生命很强大,但是,能够活到现在的神秘专家,都不缺乏和素体生命作战的经验,仅从单纯的战斗而言,“畀”和“莎”口中的新型安全卫士都像是孩子一样脆弱。哪怕是目前这个原住民群落中最擅长战斗的“畀”,也从来没有和素体生命一对一战胜的经验。
与这些原住民相比,热衷于发掘统治局遗址的神秘专家和素体生命正面战斗,在没有临界兵器的情况下,仍旧利用种种因素取得胜利的场合从来都不是个例。
“协议达成。这是计划内我方的活动信息,标注重点的几个交界区域绝对不能受到干扰,我会尽量封锁这些区域的安全网络信息反馈,但是,一旦素体生命有前往这几个区域的迹象,你们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为了提高胜算,我会对你的义体进行第二次改造,你的生命形态将会在这次改造后极度接近素体生命。”
资讯在几秒内就灌输完毕,更多的管线从地板下升起,从天花板上垂落,接驳在席森神父的身体上,将其运往半空中正在组建的舱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