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超拿着教室里的板凳,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学楼的时候,楼上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学生们早已经走下楼梯,来到了操场上。只见操场上人山人海,露天的主席台上,拉着一条大红色的横幅,颇具热闹。初一四班的同学们熙熙攘攘地走下几个台阶,来到了操场上。
“走快点,初一四班的,到那个位置上排好板凳,给我安静地坐好。”
朝他们凶狠吼叫的是初一年级的体育老师,也是初一年级的年段长。因为体育课一周只有两节课,初一年级六个班一周总共十二节体育课,所以只需要一个体育老师。虽说是年段长,但在初一年级师生的眼里,体育老师并不是初一年级的管理层中最有权威的人。这个最有权威的人是一位姓林的物理老师,他是校工会的主席。
在东屯二中短短的三年历史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一个年级除了年段长外,学校的领导班子还要委派一个领导负责监督这一届的学生,从初一入学开始,直到初三毕业。虽然初一年级还没有物理课,林老师并不是初一年级的科任教师,但林老师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被指派监管这一届的学生,便成为了初一年级最有权威的人物。此时此刻,他就站在主席台上,监视着初一年级学生的一举一动。
初一四班的同学们加快步伐,在指定的位置摆放好板凳,安静地坐了下来。陈超并没有和叶莉坐在一个板凳上。事实上,整个四班,甚至整个初一年级的同学,都不是按照教室里的男女搭配来同坐一个板凳。大家不约而同地完成了新的组合,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好像同桌的意义只是限定于同一张桌子,而并不要求同一把凳子。
陈超是和后桌江涛坐在同一个板凳上,和叶莉一起坐的吴萍则是江涛的同桌。这样的搭配,他们在教室里就已经说好了。一方面,这可能是青春期即将到来的征兆,男女有别而产生的羞涩和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在表达对异性同桌这种搭配方式的抗议。
“哇,好像挺热闹的!”陈超情不自禁地说道。
“你看主席台上,都是咱们学校有头有脸的领导啊!”江涛好像知道的挺多,才刚开学就都认识学校的领导了。
“吴萍,你手腕上的这串手链还蛮不错的,我看看。”叶莉说着,接过吴萍伸过来的手。
“这是我哥送给我的,当然好看了!”吴萍自豪地说道。
或许,男女搭配只是便于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已。此时,男女分开而坐,于眼,各种小动作不断,于耳,各处悄悄话不绝。
四班班主任程老师站在班级的后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是想管一管,但却有心无力。不像在教室里,哪怕喊得一脸怒火,她也要控制好局面。可这里是大操场,全校的师生都在这里,左右两旁更是同年级的竞争对手,都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呢。
但令人担忧的是,校领导班子都在主席台上监视着,不谈积极表现,至少不能给逮个正着,留下个恶劣印象不是,这班级的纪律可就是班级的魂儿。
程老师走到班级的前头,想用犀利的眼神示意大家安静地坐好。只是,他们还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哪里能够会意到班主任的眼神。程老师恨不得用眼神封住大家的嘴巴,如果真有那个本事的话。无奈之下,程老师只好走到班长余雯的跟前,让她提醒班委以身作则,共同维持一下现场纪律。
伴随着大喇叭响起刺耳尖锐的干扰声,开学动员大会开始了。主持发言的是政治处副主任范老师:
“今年是我们东屯二中招生办学的第四年,在送走了首届毕业生之后,我们迎来了第四届的新同学。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首届毕业生打响了开门红,中考获得的成绩比东屯一中任何一年取得的成绩都好,省重点高中上线率在乡镇中学里排名第一。我们的喜报早已经贴了出来,想必大家也都早有耳闻。具体的情况,我们掌声有请郑校长发表讲话。”
“喂,喂,听得到吧。”郑校长开始讲话:
“刚才范副主任说了,我们取得的成绩在乡镇学校中是排名第一的,我要补充的是,我们的成绩就算放在城区中学里,那也是排在前三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乡镇中学在各方面资源都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袭。同时,我们打破了成就名校的铁一般的定律,并非师资好、资源广就一定能培养出优质的考生,我们的秘诀就是严格的管理,学校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教师全心全意教学育人,学生全心全意学习考试,是我们的管理造就了这样的成绩。我要讲的就是这些,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预祝大家再接再厉,打破首届的纪录。”
郑校长的讲话完毕之后,主持发言的范老师接过话筒:
“全体同学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郑校长的精彩讲话。”一阵掌声响过之后,范老师继续说道:
“现在请我们的兰主任为大家总结过去,继往开来,讲讲新学年的计划,掌声欢迎。”
说完,话筒被递到了一个脸色威严、眼神犀利的男老师面前,他就是政治处的兰主任,也是语文课的科任教师。
“现在是九月份,我们农村的双抢,也就是抢收庄稼抢种庄稼,刚好结束了。但你们看,烈日顶在我们的头顶,仍然似火般燃烧着大地。我们南方炎热而漫长的夏天还没有过去,晚稻收割的季节就远远地不会到来。
"前两天是全市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我们东屯镇现在有两所中学,东屯一中和东屯二中。我们东屯二中位于荒凉的半山腰上,三年前开始办学。东屯一中位于热闹的东溪河畔,办学已经超过了四十年。开学那天,我特意到东屯一中探察对比了一下,我发现,我们二中的热闹气氛和那气温一样,都显然要比一中高涨一些。想起三年前截然相反的一个情况,此时的我感到很欣慰。
"那年,东屯二中学校新建,百业待兴,由于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新办学校持半信半疑态度,许多学生家长纷纷找门路为孩子转学。学校第一年招生就遭遇了少招一个班的尴尬。如何尽快树起学校的声誉,赢得家长信任呢?经过一番探索,学校决定从实处入手,确定了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这三学作为德育工作主线,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达到让学生在校受教三年却终身受益的目的。
"在我们东屯二中的教师中有这样一句口号,关爱学生每一天。老师们充满爱心,带着感情对学生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把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班主任和生活指导员利用课余时间进宿舍、下食堂,与学生交往、谈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排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我们抓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和‘规范化寄宿生管理模式’的创立,而连接学生和德育工作最重要的途径还是活动。对此,学校以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三项活动为主,寓德育工作于活动中。”
。
对于这场动员大会,留给陈超的最大印象,是一次庆功大会,名不经传的东屯二中从此开始扬眉吐气。东屯二中是在前几年各村小学人口同时暴涨的情况下批准建立的。
东屯镇辖有十九个行政村。十九个行政村便有十九所小学。每年,这十九所小学的毕业生都要集中到镇上的中学就读初中。东屯镇是个大镇,大不是说面积大,而是指人口多。人口多,衣食住行的支出就多,所以这是一个贫穷的大镇子。但再穷不能穷教育,既然学生多了,学校小了,那就再盖个新学校呗。东屯二中就是这么孕育出来了。
三年前,东屯二中开始招生的时候只有两栋楼房,当时其他的建筑设施都还没有投入施工。当初,工程部的施工计划,就是把全部人力集中在了这两栋楼上,一个是四层的教学楼,一个是空间大而结构简单的食堂。相关部门认为,只要这两栋楼完工便可以进行招生,大食堂可以用作学生宿舍,而教学楼的教室足足有余,可以用作教师宿舍、教师办公,以及用餐。
于是,东屯二中这所简陋的初级中学就在仓促中挂牌成立了,四十年老牌的东屯中学随即改名为东屯一中。
那年,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东屯二中注册,当他们看到眼前的情景后完全目瞪口呆了。除了那两栋还不错的教学楼和大食堂外,剩下的便是荒凉的山腰,嘈杂的工地,还有工地挖出祖坟的闹鬼传言。许多家长拉着孩子想转头离去,他们宁愿让孩子回家种田也不读这书了。
见到这种情况,新到岗的一批年轻教师给家长做了思想工作,便承诺:
第一,不会允许工地在上课时间里搞出大的声响。
第二,像弟弟妹妹一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保证他们身体的健康不受环境之苦。
第三,一定让孩子学好知识,在将来的中考,绝对不会输给东屯一中的学生。
家长们最后虽然把子女留了下来,但是他们并没有相信教师们的话,他们把选择权留给了子女们。如果孩子们呆了一段时间,想离开,家长们就会把孩子接走,想办法转学到其他学校,或者干脆回家种田。
当时谁都不会想到,后来的流传变成了这样,这块贫瘠的山腰飞出了金凤凰,被分配进入了东屯二中是这一批学生的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