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
蒙古兵出现在长城一线,可姜有光的主要人马却集中于宣化附近,随时可能被包抄后路,这让他的内心十分敏感,听到有情报禀报,他心中就是一跳,担心是不好的消息。
一名亲兵挑帐进来,单膝跪下道:“将军,城中有人射出一封密信,被巡哨的弟兄拾到送了过来,还请将军过目!”
说着亲兵便拿出半截箭头上卷着的一封信件,呈给姜有光,后者忙接过来,将信取下,半截箭头丢在一边。
他展开信,情不自禁的边走边看,脸上的神情,由疑惑变成兴奋之色。
“好!”姜有光看完信,立时大喜,他一手将信纸攥成一团,振臂而呼,“快,擂鼓聚将,召集各部义首,到本将帐中商议攻城大计!”
亲兵闻令,忙抱拳领命,不多时,三通鼓响,受到姜有光节制的一众将领和义军头目,便齐聚中军大帐内。
前来助战的义军中,不少人都是来自长城沿线的堡垒,蒙古人出现在长城外面,除了姜有光收到消息之外,这些义军也收到了风声。
他们担心蒙古人袭击自家的堡垒,所以已经有些军心浮动,不少人甚至想拔营回堡。
正是因为这一点,姜有光才那么焦虑,他担心这些义军一走,他便也只能退回大同,到时候,钱粮不足,无法号召义军,他将很难对抗满清的反扑。
姜家真正能掌控的嫡系兵马,撑死也就五万多人,要想与满清相抗,还是得让诸路义军捧场。
如此,打下宣化对于北路军来说,意义就非常重大,不仅可以得到钱粮,而且带着义军打这么一场胜仗,也能获得足够的威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清盟主。
姜襄原本的计划是三路齐出,趁着满清没反应过来,将河北也搅乱,迅速扩大反清的影响,可现在看来,清军已经稳住了阵脚。
从实力对比上来说,姜襄反清的主力毕竟只有大同一镇,剩下全靠义军捧场,军队在战力对比上,肯定与满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现在搅乱河北似乎没有实现,清军的援军已经赶来,那山西反清势力,必然变攻为守,等候南面明朝的接应。
其它两路不好说,至少晋北因为蒙古人南下,姜有光肯定要转入防守,整顿义军人马。
宣大之地,正好被两条长城包裹起来,姜有光想要防守,最好就是拿下宣化,然后以长城为防线,将宣大地区保护起来。
看见众多将校已经到齐,姜有光便直接说道:“蒙古人南下的消息,相信大家已经收到了。如果现在我们调头去抵御蒙古人,宣化城的清军必然袭击我们的后背,大家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帐中的义军头目,交头议论,姜有光说的是实情,如果有宣化的清军从后捣乱,充当蒙古人的内应,那长城肯定挡不住蒙古人。
姜有光在众人的目光下,负手走了几步,定下身子扫视众人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拔掉宣化城!传本将的命令,第一个攻破城门,或者登上城墙的,赏银千两,大军入城,府库的钱粮,晋商的店铺、仓储,本将与诸部义军七三分!大伙准备,明日一早,恢复攻城!”
大军已经准备了半个月,况且姜有光说的很有道理,又悬了重赏,诸部都准备明日一定先拿下宣化城。
夜幕降临,城外一大两小,三座军营内,灯火通明,营寨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大批的工匠和士卒,正忙碌的安装攻城的器械。
城上的清军也发现了城外叛军的动静,看这架势,便知道明天必然有一场大战,城上的清军也点燃了火把,连夜准备雷石滚木,等防守器械。
城头上的清兵一阵忙碌,范家的掌柜为了鼓舞士气,直接抬着银子上城,大声的喊道:“动作都麻利些,范大人说了,凡是帮着大清守城的,赏银十两···”
这一夜,城上城下,注定都不能安心入眠。
城外的三座大营中,城北的一座,由五千义军组成,他们主要的成分,就是长城沿线各个边堡的百姓组成。
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由城垣、关隘、城堡等共同组成。长城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大明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等镇,除了这些重镇之外,还有上千个墩堡。
这些墩堡中都有驻军,几十到百余不等,平时耕地,等蒙古人入侵时,便退入堡中,进行防守。
他们大多都属于卫所,一般情况下自给自足,不向朝廷交税,朝廷也很少给他们物资,只要求他们能起到一点抵御蒙古人的作用。
清朝入关后,这些明朝的卫所自然废除,一部分军队,被收编成为绿营,剩下的就像普通百姓一样耕种交税,成为满清盘剥的对象。
这五千人马,都是原来的卫所之民,基本上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其中不少三四十岁的汉子,甚至就是曾经的卫所兵。
因而他们战力虽然比不上大同精兵,却有比一般的义军要强些,是明天攻城的主要部队之一。
城外,三万人马,姜有光的三千精骑和七千步军,自然不会一开始就加入战斗,所以明天攻城的主力,是两万义军。
大军围困宣化一月,之前也进攻过几次,现在准备了半个月的时间,各部对于自身的任务都比较清楚。
姜有光将攻城的任务,交给各营,各营的首领又召集头目,明确任务,层层传达,细化分工,本就是想来宣化抢上一通的各部义军,立时摩拳擦掌,等待天亮的降临。
在北营的一顶军帐内,一名四十多岁,脸上有疤的中年男子,招呼手下二十多号汉子聚集到身边。
中年男子叫王斗,原是宣府镇保安州舜乡堡的一个总旗,满清入关后,便做了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这次清军为了南征,搜刮甚狠,引起了瞬乡堡内的百姓不满。
姜襄反清后,姜有光杀入宣府,他的老上司,原来保安州的守备陈杜,杀了清廷的官员,号召大家一起反清,他便带着堡内的二十多号青壮一起跟了过来。
他年龄大,又曾经是明朝的总旗,自然成了这群汉子的首领。
“上面说了,谁第一个攻上城头,赏银一千,有这笔银子,咱们舜乡堡今年就好过了。”王斗拿着他的刀,用手摸了摸刀口,“等得了赏钱,就在宣化买几车面子,在扯上几匹布送回堡里,剩下的再想法子给你们换上新甲,装上火铳,在把堡里的汉子都装备起来,咱们舜乡堡就有能力自保,也能在义军中混出个名堂来!”
二十多名汉子,听他这么一说,都畅想起来,一千两银子,他们这些人一生也不曾见过。
“叔你放心,明天我们一定第一个杀上城头!”一名二十不到的小伙,兴奋的说道。
王斗将刀“噌”的一下插回刀鞘中,站起来看着帐中的小伙们,沉声吩咐道:“明天陈大人奉命进攻北城,我们是第一波,攻城的时候,梯子的钩子一定要钩实了。按照之前交你们的,王斌、王敬跟随我,周二和你们家四个兄弟紧随在后,剩下的人别急着攀爬,也别乱射,看准了再射杀,别让城上的清兵用滚木雷石砸我们,用弓箭和鸟铳掩护,争取最短的时间上城,把赏钱给挣了。”
帐内的都是同一个堡的人,相互之间认识多年,从小一起长大,有些默契,他们一个个看着王斗,听他吩咐,然后重重点头。
王斗说着,严肃起来,“明天肯定会有人伤亡,是我带你们出来的,所以如果我们拿到了赏银,阵亡和伤残的都可以放心,我王斗肯定把你该得到交给你们的家人,绝不会少了一分,可要是明天有人不给我长脸,临阵了腿软,拖了我们的后退,那我一钱银子也不会给他,还要让堡里的父老知道,让他一家人都抬不起头来!”
“王叔,你还信不过我们么?前年十多个鞑子来堡里劫掠,我们怂过么?”一名汉子笑道。
王斗点了点头,比较满意,走过去拍了拍汉子的肩膀,“好,如果明天叔死了,就你接替指挥!得了赏银,记得给婶子做身新衣。”
说完他挥了挥手,“时间不早了,大家赶快休息,养足了精神,明早抢一抢头功。”
众人即兴奋,内心又有些紧张,他们听了王斗的话,忙各自散去,有的则收拾好了东西,找到要好之人,相互交代一声,万一死了便将收拾好的东西,托没死的送给回给他的家人。
······
感谢方汉臣,衰草枯杨的打赏,求订阅,求月票,推荐!!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