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浪费,不管军官会不会采用参谋部的方案,他至少能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和态势。知己又知彼,至少不会作出太愚蠢的决定。”朱由检的设想,参谋部的人,可能没有主将那种魄力和全局的眼光,但一定心细如发,能从大量的讯息中找出敌我双方的优势和不足。主将和参谋,应该相互弥补缺点,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
李春烨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先后明白了的意图。他们深深佩服朱由检的谋略,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朱由检设立的参谋制度,的确可以避免军官犯下严重的错误。
“此外,军校还要设立侦讯班。征调各地善于爬山、窥探、鸟语等各种奇才,学习蒙古、建奴、西夷的语言,让他们深入敌国之内,用各种身份作掩护,或从事经商、或从事杂役、甚至在敌国为官,想尽一切办法,侦探敌国军事、政治、经济等讯息,然后用信鸽快速传到大明。”来自后世的朱由检,深知情报的威力。掌握了对手的情报,就好比让对手赤露着身子暴露在自己的面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对方国内制造混乱,让局势朝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发展。
“大明不是有锦衣卫吗?”阎鸣泰还不明白侦讯班的真正用处。
“锦衣卫是监督大明内部的官员,但在大明之外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明却不知道。”朱由检的期望,是大明必须有两套内卫班子,一个专门针对内部官员的不法行为,比如锦衣卫;另一套班子则是专门针对大明边疆之外的地方,监督周边国家的动态。
“那岂不是鸡鸣狗盗之徒?”赵彦还是标准的文官,对这些非常的手段不屑一顾。
“但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却可以救下孟尝君,可以完成许多军队不能完成的事。比如,大明与建奴在辽东对峙,建奴有多少兵力,分布在什么地点;为将者是谁,能力如何,能否为大明所用;朵颜蒙古臣服于建奴,能否策反,什么情况下可以策反。比如安南,大明弃之以后,国内一直战乱不断,其实他们在脱离大明自立之前,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大明早知道这些讯息,联合弱势的一方,打击强势的一方,当不至于让安南独立成国。再比如西夷,我们知道西夷有多国家,这些国家之间有什么矛盾和冲突,哪些国家会倒向大明,哪些国家会与大明为敌。”朱由检侃侃而谈,把侦讯班的特殊用处结合具体的实例展现在三人的面前。他相信,只要不是白痴,又或者故意与自己为敌,侦讯班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作为兵部的高层,他们三人最忧心的目前的建奴。平时只关心木器的朱由校,对皇宫外面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唯独对辽东的战事很是关心,他们三人虽然没有去过辽东前线,却因为掌握兵部,没少收到朱由校的呵斥,对于朱由检的想法,他们首先就想到辽东。大明在辽东军事不利,除了因为建奴都是骑兵,对大明的步兵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外,大明对建奴军事动向不明,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建奴什么时间来大明的土地上打打牙祭,什么时间组织大军袭击大明的关外重镇,什么时间必须撤兵,大明基本是两眼一抹黑,而建奴对大明关外的兵力部署,却是了如指掌。辽东很多汉人成为建奴的奴隶,他们通过策反故旧为建奴立功,期望获得建奴的赏识,从而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这一点在多尔衮的镶白旗中表现的特别明显。有些汉人就居在关外的城中,平时和大明的百姓没有两样,关键时刻却为建奴提供一切可能的大明军事讯息。随着建奴在军事上取得越来越大的军事优势,为建奴提供讯息的汉人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向关内发展,据说,现在京师都有人为建奴搜集大明的各种讯息。
朱由检要开设侦讯班,目前最大的用处就是刺探建奴的军情,至于安南、西夷什么的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对辽东有力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反对。
“说到语言,蒙古、建奴、安南的语言好学,但西夷远在万里之外,怎么学习西夷的语言?”李春烨听朱由检说过,相信大明和西夷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但大明连西夷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怎么学习西夷的语言?
“传教士。大明有很多西夷的传教士,只要许以较高的酬劳,就会有好的语言教师。”西夷的传教士来到大明,最早的是马可波罗,他回国后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将东方的土地描写得太过美丽、富饶,引起了欧洲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先是葡萄牙,随后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英国、法国的传教士相继来到大明。但大明自身有五千年的文化,有自己道教和佛教,对他们的各种教派都不感兴趣。除了徐光启、王徵等人为了学习他们的技术而皈依了天主教,他们在大明基本上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能先找份工作,积攒生存的本钱,再做长期打算,相信他们不会拒绝朱由检的好意。
“信王殿下,臣有一个人选,可以进入侦讯班。他叫周文启,锦衣卫副千户,擅长查找他人所藏的钱物,而他所藏的钱物,别人基本上找不到。”赵彦想起了自己的这位远房亲戚,似乎符合侦讯班的要求。
“锦衣卫?”朱由检皱着眉头,他对这些只会滥用私刑、扰乱朝纲的人,没什么好感,也不信任。
“殿下,此人虽然是锦衣卫,但因为性格太直,不善钻营,与同僚一向不合。曾被同僚排挤,打发到辽东去做暗桩,因此,学会了建奴、蒙古的语言。去年他的家人一再委托,臣才借用关系将他调回,说是副千户,其实就是一个光拿钱不干活的闲差。”赵彦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对锦衣卫反感,那可是皇家的一条狗。
“但他是锦衣卫,脱籍恐怕不容易吧?”阎鸣泰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明朝的锦衣卫,一旦入籍,除非战死,不得脱籍,否则视作对锦衣卫的背叛,会遭到终身的追杀。
“如果殿下需要此人,老臣亲自去向九千岁说说。量九千岁还会给老夫几分薄面。”李春烨也明白锦衣卫脱籍不容易,但调入军校,还可以保留军籍,和普通的脱籍归民又是不同,所以难度会小很多。只要魏忠贤同意,别人谁会在乎一个锦衣卫中的边缘人物?
“那就多谢尚书大人了。”朱由检向李春烨拱了一礼,“不过,我想先见见此人,侍郎大人不要告诉他本人,看怎么方便?”如果周文启是合适的人选,他将要担起组建大明谍报系统的重任,如果不能忠于朝廷,或者忠于朝廷,但能力不足,也不能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
“殿下,此事臣来安排,臣绝不会向她走漏任何风声。”赵彦向朱由检行了一礼,作出保证。
“那就好,有劳侍郎大人。”侦讯班已经得到他们的同意,朱由检不在人员上纠缠,“此外,还要设立军医班。大人们应该都知道,士兵一旦受伤,死亡者常常达到十之七八。”朱由检顿了一下,让李春烨他们有感受的时间,“其实,受伤的士兵中,只有少数是因为伤重不治而亡,大部分士兵都是因为伤口感染而死。如果能让伤口不感染,且救助及时,死亡者不过十之二三。”
“那究竟怎么才能让士兵的伤口不受到感染?”李春烨他们主管兵部也不算一年两年了,对这样的事实无法否认,但中医还没有细菌一说,根本不能阻止感染的发生。
“用酒。我的府中曾经有仆丁受伤破皮,偶尔沾上酒,伤痛大减,也没有受到感染。后来我做过实验,用白酒擦拭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用蒸馏的方法,将白酒提纯,酒精含量高,效果会更好。”朱由检无法解释酒精消毒的事,不过没关系,他遇到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他早就学会了忽悠。但忽悠的目的不是骗财骗色,而是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促进大明医学的发展。如果目标是高尚的,他就没有负疚感。“诸位大人可以在猫狗身上做实验,验证酒精的消毒效果。此外,西夷的外科医学远比大明发达,也可以向西夷学习。”
“那大明的医学不是没有用处啦?”阎鸣泰十分疑惑,大明的医学可是发展了五千年,难道还不如西夷?
“大明大夫治病,以调养为主,病人恢复得彻底,但恢复的时间很长,这对于要尽快恢复战斗力的伤兵是很不利的,而且大明的大夫对伤口的感染也没有任何办法。”朱由检无法向他们解释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只好避重就轻。他希望将来条件具备的时候,在大明设立独立的西医学校,以造福全体国民,而不是现在这样,仅仅是为了受伤的士兵。
“嗯。殿下,还有什么吩咐?”李春烨觉得,自己和朱由检交往越多,自己就显得越无知,这位王爷的知识,到底是从哪儿学来的?看来宫中的秘本可能性比较大,朱由校只从秘本中学到了木器术,而朱由检学到的非常多。这样看来,朱由检说明年二、三月份军校完全竣工的事,多半是真的。
“尚书大人,现在已经过了午时,还是先吃饭,下午再谈吧!”朱由检觉得自己都饿了,这四人之间的谈话,好像自己说的占据了七八成,消耗的能量也比别人多。
“不忙殿下,先准备好膳食酒菜,老臣要先看看军校,回头再和殿下把酒论兵,不亲眼看看军校的建设情况,老臣可是吃不下饭。哈哈。”李春烨豪兴大发,不顾年老骨头硬,带头骑马狂奔。朱由检没办法,和工作狂共事,三餐不正点是正常的事,他和赵彦、阎鸣泰紧紧跟在李春烨的后面。
到了军校的工地上,匠人们正在吃午饭。看着已经接近屋顶的红砖墙,在看看旁边的矮得多的青石墙,尽管朱由检有过提示,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殿下,这红砖是如何砌墙的?”
“这些红砖大小一致。匠人们只要会使用其中的一块,其余各砖的用法一样,手法就逐渐熟练了。现在才开始,匠人的手还没有纯熟,以后砌墙的速度还会加快。这就好比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朱由检进一步向李春烨推销流水线生产的好处,上次在火器局的问题上,他已经向李春烨推销了一次流水线生产。
“殿下,老臣受教了。”李春烨再也不用怪怪的目光看着朱由检,这一刻,他完全释然了,“赵彦,鸣泰,咱们回兵部,摆酒痛饮。老夫今天也轻狂一会,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