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亮入城安民毕,便率军进攻昌山县。
罗远招集文武官员商议御敌之策。守城副将陈怀,道,“韩军兵多气盛,等我们的援军赶到,怕昌山县未必保的住!”
“是啊!我军新败,士气低落……官兵们一听是常亮领军,就深感畏惧,这仗根本没法打!”
罗远看了一眼李世楷,道,“李参事,有什么高见?”
李世楷道,“眼下的情况只有固守待援。”
“从各地调兵少说也得半个月才能到,常亮知道我军兵少畏战,定会大举进攻,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
“这可如何是好!?”
李世楷道,“我已有办法抵挡常亮攻城了!”
“什么法子?”罗远喜道。
李世楷道,“我这法子只能拖延战事,以待援军。”
“只要撑到援军来,我们就不用怕常亮了!”罗远道。
李世楷道,“我的策略是……”
副将陈怀照李世楷的计策,在城里做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隐藏起来,使敌人看不见一兵一卒,令城内的店铺照常开张,百姓往来和平常一样,不许露出一丝慌乱之状,然后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做出了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常亮骑马到达城下,见到这种情景,心生怀疑,认为城中很可能有埋伏,不敢妄动,命全军撤退十里,观察周军意图。
常亮凳上云梯向城内眺望,见城内确实空虚,但又隐约看到了周军的旋旗甲士,心中犹豫不决,不敢贸然进攻,于是驻扎在城外,按兵不动。
军营内,常亮与孔嗣商议道,“昌山城内守军不过三万人,他们知道拼不过我们,就想耍诡计取胜。”
孔嗣道,“周军故弄玄虚,以我看来,他们是在等待援军。”
常亮道,“哦?何以见得?”
孔嗣道,“春秋时期,楚文王死了之后,他的弟弟公子元,非常想将漂亮的嫂子文夫人据为己有,他用尽各种办法讨好,而文夫人却无动于忠,于是,公子元想建立功业来显示自己的本事,博得文夫人的欢心。他率大军攻打郑国,一路连下数城,直逼郑国城都,郑国国力很弱,都城内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眼见郑国危在旦夕,大臣们乱作一团,叔詹就用了这样一计,等来了援军!”
常亮道,“也有可能!可是,他们如果将此计反着用,我们真攻进去,岂不上了他们的当!还需三思而行。”
孔嗣道,“那我们就在此驻守几天,观察观察他们。”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常亮道,“就先观察几天,再做决定!”
郡守罗远与副将陈怀刚开始用李世楷的计策时,提心吊胆,怕弄巧成拙。如今看来倒也有效!
李世楷此时却道,“已经过了七八天,可以拉起吊桥,将士兵们调出来守城了。”
陈怀道,“常亮是怕我们在城中埋伏,所以才不敢进城。这时拉起吊桥,派兵守卫,常亮还不率军攻城?”
李世楷道,“韩军刚来时气势正锐,现在托了他们这么久,锐气已泄,就算他们攻城也不怕。更何况以常亮的性格,他不会打没把握的仗。”
“有道理!”陈怀道。
当常亮见周军拉起吊桥,调兵守城后,才大呼上当。
孔嗣道,“将军,还攻城吗?”
常亮道,“我军锐气已泄,此时攻城伤亡必重,再想办法吧!”
“短时间内不能攻下昌山县,只怕他们的援军就来了,到那时,想攻也攻不了了。”孔嗣道。
常亮道,“城中有高人!不能轻举妄动。”
荡山与临高两地共调来三万兵马镇守昌山,常亮得知昌山援军已到,便撤兵回翁田县城驻守。于是昌山城内军民安定,一时无忧。
周王姬平,越大越会玩,尤其钟情于解锁。王宫内外所有门锁都被他破解开了,每破解开一道锁,他就有一总难以名状的成就感。为了满足自己这种嗜好,他下令向全国征招技术高超的锁匠,只要有人造出的锁是他开不了的,便大加重赏,授以官职。薛丞相多次劝谏,周王左耳入,右耳便出了,丝毫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有次,周王在宫厅内开了一个解锁大赛,胜者赏官赏银。薛丞相得知后,急赶到宫厅内,谏道,“大王,凡事不能太过,您喜欢解锁,找这些锁匠来取乐,无可厚非,但怎么能授于他们官职呢?小则劳民伤财,大则国家危亡。锁匠靠的是手艺,而做官靠的是智慧和才能,您这样做,就好比,用医生去做将军的事,那就与他们的才能不相适应了。”
周王正玩的酣,没想薛丞相这么不知趣,不满道,“本王已将国家大事都交由你们管,你们还嫌不够,连本王玩什么,你们也要管!你们这些人总是看不惯本王!本王就不相信你们这些大臣年轻的时候不贪玩!?”
薛丞相道,“大王怎能跟臣子们比较,还望大王三思。”
“好了,我知道了!”周王黑着脸道,“你回去吧!”
“是,臣告退!”薛丞相道。
如此三番就惹怒了周王,一个周王宠爱的锁匠吴精就对周王说,“大王,薛丞相老了。不如让他回家养老吧,如此一来,就没人烦您了,大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嗯,就听你的。”周王于是下了一道诏书告退了薛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