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小国之智的高丽
刘复亨派出礼部侍郎李简为使者从海路乘船出发,不过十日就抵达了高丽,作为大汉的使者,李简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但是高丽王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大汉要其臣服的要求。
王昛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但他是高丽王朝第一个只被称作王的君主。在他之前的高丽国王都被称为“陛下”或者“海东天子”,但自从高丽成为蒙古帝国的藩属之后,这些称呼被禁止使用,蒙古人认为这种称呼是对其统治的挑战,就将其终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为了延续高丽王朝,王昛再三上表要求联姻,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忽必烈答应了,王昛最终迎娶了忽必烈的长女齐国大长公主,成了元朝的驸马,而后忽必烈趁机规定高丽王位的继承者出生后必须送回元朝,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到高丽继承王位。
此时大汉的使者持节来到高丽,虽然被王昛拒绝了,但是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之前中原大乱的消息早就传入了高丽国,不少大臣纷纷劝说王昛驱逐蒙古人,恢复昔日的皇室光辉,但都被王昛拒绝了!
在中原,区区带兵几千的汉军世侯就敢称王,为什么带甲十万,纵横一方的高丽王不敢自立呢?
原因很简单,高丽王室被蒙古人打怕了!
早在开始的时候,蒙古帝国东征西讨,征服高丽后,由于蒙古人横征暴敛,索取无度,上至金银,下至草席无所不要,对于小国寡民的高丽来说,无法承受,因此往往蒙古大军一旦撤走,不久高丽王就会在部下将领的煽动下就复叛,导致了蒙古人先后九次征伐高丽。从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开始,就打的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当时缺乏水军的蒙古人对龟缩在江华岛的高丽王没有任何办法,但是蒙古人数征高丽,每一次都大肆进行掳掠,陆地上凡是反抗蒙古人的势力都被清洗一空,导致高丽内部分歧严重,对待蒙古的入侵一事上分裂为两派,文派反对与蒙古交战,而武派则坚持继续抗蒙,忽必烈上台后发起了第九次战争,在对抗元朝的战争中武派将领死伤惨重,其势力最终垮台了,加上忽必烈恩威并施的策略,于是高丽王就向彻底蒙古投降了,成为蒙古藩属。
九次反抗,九次被镇压,作为王室的王昛和他父亲一样,对蒙古人产生了深深的畏惧之心,因此只要蒙古人还在,他就不肯自立,更不要说臣服于其它人了,而新的大汉政权,此时与高丽国不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蒙古人的辽阳行省!但是能够攻占大都的势力也不容小窥,王昛也不敢轻易得罪。
李简作为新附的汉臣,想在刘复亨面前表现一番,自然不可善罢甘休,但是自古以来使节最大的依仗就是其国家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可目前高丽国因为领土与大汉并不接壤,虽然对大汉敬畏,但多少有点有恃无恐,李简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但是出发前大汉天子特意交代的任务又不得不去完成。
很快,李简再次持节来到了高丽皇宫,面见王昛。
“殿下可知大汉天威?”李简持节质问道,蒙古人封王昛为高丽忠烈王,不过是藩属之王,而汉制中皇太子、诸王皆称殿下,是以李简如此称呼。
“不知,吾只闻大国之仁!”王昛知其意,遂狡辩道。作为高丽的王室的王昛自然不会对中原文化陌生。
李简笑了,说道:“小国之智,能以小事大,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反响,然殿下仅以只言片语,就想要得到大国之仁,未免也太轻松了!”
索贿!李简公然的在替国家索贿!
王昛听出了弦外之音,但是他却丝毫没有任何不悦之色,蒙古人在高丽胡作非为,横征暴敛,他早就见过了,已经见怪不怪了,在王昛看来,如果能够花点钱财消灾,是相当值得的。
“上国使者旦有所需,尽管开口,虽然我高丽国小民困,物产不多,也必尽力为之!”王昛相当低姿态的回答道。
李简笑了,他的目的达到了,虽然没有完成让高丽臣服的目标,但是大汉天子给他私下布置的任务看来是完成了。
*****************************
直沽的海面上战舰如云,旌旗蔽日,密密麻麻的大小船再次出现在海上,巍如山岳的战舰大老远的就能看的到,刘淮征发自东瀛的十万足轻到达了!
得到消息的刘淮,兴奋异常,十万的军队,虽然战斗力不高,但是胜在数量众多,而且全副武装的足轻用来守城,就可以腾出大批的汉军步卒。虽然此时的大汉兵强马壮,但是用来争霸中原还是远远不够的!
战舰上还带有大批的金银,大肆开发的金山已经有相当可喜的产出,尽管此时大汉的国库相当的充实,但是谁会在意金银太多呢?此时日本在刘淮眼里,就是个不段产出金银的聚宝盆,永不停歇的取款机!
随船而来的还有刘淮在日本妻妾。
久别胜新婚,当刘淮在东宫陷入温柔乡的时候,赵若兰意外的见到了许达甫,本已回到宋国的许达甫的折回,顿时让她产生了不祥之兆。
“郡主!王妃病重,危在旦夕!恐怕不久矣!”许达甫见到赵若兰悲泣道。
赵若兰震惊了,她试图从许达甫脸上找出一丝异样,但是很快赵若兰失望了!
看来事情的真的!
生母病重,她不得不必须返回宋国一趟,赵若兰本想向刘淮告别,但是却被侍卫阻挡在了门外,房间内异样呻吟声传出!无奈之下,赵若兰之能匆匆留下一封书信,而后就随同许达甫离开了东宫。
*******************************
“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刘正用日语向麾下的日本足轻申明军纪。
大都一役,刘正追杀忽必烈被月赤察儿射中一失,受箭伤落马,此时调养数月已经恢复大半,虽然还不能够策马急驰但是已经行走自如,本来就将领不足又在大规模训练骑兵的刘淮实在找不出将领来操练这群日本足轻,只能将刘正找来,委以重任。
在日本足轻到来后,大汉的军力已经高达35万,其中拥有骑兵部队11万(5万还在训练)步军24万,除去用以守城的兵马,此时的大汉拥有超过二十万的人马可以用来出征!
攻占河北后就种田数月按兵不动的大汉王朝,战车已经开始重新转动!
因为谢国明未履行让李庭芝出兵狙击阿术所部蒙古骑兵的承诺,刘淮将其征集而来的船只全部都扣下了,对于操船的水手,刘淮许以重利诱之,绝大部分的船工都留了下来,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的水师。而当初在日本征集的商船,都一律放回,还在日本滞留的船主,商人都得到了极其丰厚的补偿!
*******************************
手里捧着赵若兰的信,刘淮惆怅不已,这个绝代佳人就这么走了,让他深深的遗憾,在大都期间,一直忙于军务,政事,以及谋划东宫之事,冷落了佳人,本来就忙,加上不擅表达感情的性格让刘淮始终无法和赵若兰突破最后的关系,等到佳人走了,才开始后悔莫及!
刘淮正在后悔的时候,王仲的声音传来。
“殿下!据探马回报,江南的元军内讧,史格所部兵马北上,董文炳所部水师因载其过江受到蒙古人责难,双方发射冲突,董文炳退让,带着水师撤至江北。”
“恩,知道了!”刘淮心不在焉的回答道。
“殿下!此天赐良机啊,当迅速派出说客,拉拢董文炳,如此我军水师实力将大增!”王仲进言。
“恩,你去办吧。”刘淮相当不在状态,随口答应了。
虽然见刘淮有异,但是自己的计策被采纳了,王仲也不疑有它,随后立即告退,开始着手派到南方用以说服董文炳的人选。
PS:给个推荐,给个关注,给个收藏,举手之劳而已,举步维艰的写作,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