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南宗建立者葛长庚列传第二
葛长庚,字如晦、白叟、紫清,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道教高人,南七真之一,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
长庚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即今海南琼山,生卒年有争议,大约为南宋绍熙五年,即公元1194年。幼年丧父,母改嫁白姓,故也被成为白玉蟾。自幼聪慧过人,谙熟九经,善写诗赋,还酷爱书画,世人皆奇,被举童子科。中国古代主要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把那些幼而敏慧、才赋优异的儿童同一般儿童区别开来,儿童一旦被举为童子郎,即可为官,成绩优异的还可任尚书、御史等官职。长庚本来是有一个好的仕途,可等到他长到成年时,崇尚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总想管尽人间不平事,结果任侠杀人,只能亡命于武夷山,后出家为道,师从陈楠九年学丹法。
南宋嘉定五年,即公元1212年,他在罗浮山再遇恩师陈楠,得授金丹火候诀,并熟识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蓬头赤足,状如疯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路寻师觅友,志在修仙炼丹。云游中,先后收得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四位高徒。
南宋嘉定十一年,即公元1218年,宋宁宗降御香,长庚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
南宋嘉定十五,即公元1222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但是朝中大臣上书说他以左道惑众,愤愤之下,他离开朝堂,此后遁入山林,隐居著书。
长庚复归武夷山止止庵,广招门徒,打破了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传播丹道,建立教区组织,被称为靖,后来得到官府正式承认,形成了正式的教团,他因此成为金丹派南宗的实际建立者。
金丹派南宗是南宋时期形成的道教内丹派别,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因地处江南,故称“南宗”。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葛长庚的传法谱系。南宗的主要经典著作为《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修炼举要有四:其一,由无生有,重在有物;其二,先命后性,重在命功;其三,由后天转入先天,借假修真;其四,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长庚继承张伯端的丹法思想,“在内丹传统宇宙生成论基础上,糅合道学、理学,在神为主;精气是客,丹者、心也;心者、神也的前提下,强调心性修炼。深信修炼金液大还丹,可以,主宰死生。”
长庚才华横溢,著作颇丰,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无极图说》,仿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而撰写,著作中吸收了很多程颢、陆九渊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也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评曰:“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贺新郎》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又卷八评曰:“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然以两家较之,仍是易安为胜。”
长庚死后,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生”,他一生留下的大批内丹专著,对中国古代气功学、医学,以及今天人体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自身作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荣登仙位,永远被道家门徒所尊拜,被后世有识之士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