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现在是彷徨的。『雅*文*言*情*首*发』
自从造反的名声传出去后,他身边的人如同着了魔似的隔三差五都要跑那么一两个,挡都挡不住。
就在卢绾抓耳挠腮之时,樊哙来了。
樊哙跑来后,如同吃错药的疯子,在燕地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闹腾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卢绾很痛苦。他想回京城向刘邦请罪,可樊哙不给他这个机会,死缠猛打,咬住不放。就这样,卢绾硬着头皮上了擂台,和樊哙搞了一段时间的拉锯。
后来樊哙被陈平带走,对手换成了周勃。周勃和卢绾的私交不错,因此多少还有些说话的机会。
卢绾很合时宜地派了个使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进京请罪的想法。
周勃同意了,卢绾很高兴。
卢绾要进京请罪,按理说周勃应该会消停一阵。然而周仁兄做事很有一套,趁卢绾的高兴劲还没过,催动大军出动了。
现在的卢绾毫无斗志,被周勃催枯拉朽地折腾一番后,带着全家老小跑到了长城脚下,安顿了下来。
迈过长城就是匈奴的地盘。望着茫茫的大漠,卢绾犹豫了。韩王信和陈豨的结局历历在目,卢绾不愿意走他们的老路。因此,卢绾还是希望能够亲自回京向刘邦请罪,纵然削爵为民也再所不惜,只要能当个富家翁就好。
在这一点上,他多少还是有些信心的。『雅*文*言*情*首*发』从出生就和刘邦打交道,他很清楚刘老大的为人。总的来说,刘邦的心肠还是比较软的,如果你不对他产生威胁,能够给他低个头认个错,活命的机会还是有的。卢绾对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很有信心。
然而,就在卢绾准备付诸行动时,暗探送来了刘邦病重的消息,这让卢绾的心里有些发毛。
就目前局势来看,如果刘邦病重,执掌朝中大权的非吕后莫属。卢绾和刘邦有交情,然而和吕雉却没多少瓜葛。况且吕雉爱杀功臣,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自己还曾骂过她,更不幸的是吕雉本人也知道。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在这个女人身上,卢绾是沾不到半点便宜的。因此,卢绾消停了下来,他准备等刘邦康复后再去请罪。
卢绾痛苦地待在长城脚下,烧香拜佛乞求刘邦身体好转。
而与此同时,周勃也同样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毕竟和卢绾有些私交,虽然卢绾这一次不怎么地道,但并不情愿下狠手。
就这样,周勃和卢绾都安静地等待着。卢绾等待的是刘邦的康复,周勃等待着卢绾的请罪。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等待的是一回事。
就在他们等待的过程中,传来了一个消息——皇帝驾崩了。
这个消息,对卢绾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清楚,自己没有了机会,也没有了退路。
这个消息,也让周勃心中一惊,他心里明白,自己不能再给卢绾创造机会了。因为已经得罪了樊哙,如果这个时候再予人口舌,“勾结卢绾”的帽子立刻就会扣在他的头上。因此,汉军出动了。
长城脚下也不安全了。
卢绾痛苦地望了望身后的故土,茫然地奔向了大漠深处。这是一条不归路,卢绾在这条路上,领略到的满是辛酸和痛苦。
卢绾一口气跑到冒顿面前后,冒顿很是慷慨的封他为“东胡卢王”。这个封号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其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前边介绍过,东胡是个曾比匈奴还要强大的少数民族。冒顿横空出世后,他使了个阴招,一举砍掉了东胡王的脑袋,把这个邻居向东赶出了很远。
然而这个民族并没有消亡,依然在顽强地存活着、抵抗着。他们的这种抵抗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但还是对匈奴造成了一些威胁。
现在,冒顿找到了个替他挡箭牌的人,这个人就是卢绾。把他封为“东胡卢王”,当然也很荣幸地成为了东胡人的邻居,更甚者还会和东胡人过一段杂居生活。
事实证明,东胡人没有“共同开发,和平共处”的觉悟,时不时会跑到卢绾的地盘上,甚至到他的蒙古包里悠转一圈,这让卢绾同志极为恼恨,也非常无奈。
卢绾的确是够无奈的了,因为他本人的能力并不多强,更加上当初带过来的也就千把人。要实力没实力,要能力没能力,还是个外来户,匈奴人不关心,东胡人不待见,极为尴尬地混着。
当初,韩王信、陈豨虽然混的不是太好,但毕竟人家手里有兵权,最起码阿猫阿狗们是不敢来放肆的。可卢绾则相去甚远了,与其说他在这里是个统治一方的“王爷”,不如说是个喝风吃草的“囚犯”。这种日子过的,让卢绾绝望。
卢绾一直想回家,但他没敢付诸行动,因为此时的大汉天下姓“吕”。
事实上,卢绾并没有绝望多久。他跑到匈奴的第二年,就紧紧地合上了双眼,结束他蹩脚还有些窝囊的表演。
卢绾想回家,却没那个胆量,然而他的家人却做出了努力。
十几年后,卢绾的妻子带着全家老小跑回了长安,请求拜见吕雉,准许他们归乡。然而不幸的是,这群人跑到长安时,吕雉正在病中。更夸张地是,吕雉这一病就没再起来。
吕雉死了,卢绾的妻子陷入了又一轮的绝望,痛苦和无奈撕裂了她的身心,病死长安。无奈的卢家子孙,带着老太太的尸体,落魄地返回了匈奴,继续他们非人间的生活。
卢绾这一家的确够无奈的了。卢绾想请罪,赶上了刘邦死;卢绾老婆想回家,赶上了吕雉死。从这个方面来看,刘、卢两家还真有点打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最终还是回了家的,不过所花费的时间很长。直到景帝中元六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成功地踏上了返乡的道路。这条归乡路,用了51年。
卢绾的彷徨终于讲完了。为了全景展现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情,我一口气讲到了几十年后,至此终于可以收笔了。下边还是回到刘邦身上说事吧,因为这位老大,我们还没交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