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与我把握的现在 > 泰晤士河畔的社区生活

泰晤士河畔的社区生活(1 / 1)

我家住在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朋友从乡下来看我时,说这不是她想象中的伦敦居民区,一点也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

伦敦象北京一样,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外围呈环形扩张形成大伦敦(GreatLondon)。大伦敦方圆1650平方公里,共分六个环形区域,一区是政治文化中心——就象一环内的老北京城。从市中心一区到六区坐地铁要一个多小时。

伦敦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并没有表现在一幢幢新建的高楼大厦上,而在于其内在的气质。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伦敦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文化氛围,充满了低调内敛,自信幽默和友好包容的人文精神。

记得上个羊年刚到伦敦不久,当英国朋友问我在伦敦生活的感受时,我常常说:“我喜欢伦敦,众多博物馆免费开放,教堂的大门为我敞开,人们礼貌友善,我觉得这是我的城市。”在公共汽车上,在超市里,常常有我在附近教堂里认识的朋友们主动与我打招呼,很快我就融入到当地的社区生活中了。有时候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恍惚间,真有一种错把异乡当故乡的感觉了。

住宅小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家住在东南二区,就在伦敦老城区的边上。离伦敦塔桥只隔两个地铁站,坐公共汽车10分钟就到了,算是很靠近市中心了。

这里濒临泰晤士河南岸,曾经是旧船坞区,一百多年前当伦敦还是世界工厂的时候,这里货运码头星罗棋布,货物在这里集散,通过泰晤士河运往出海口。九十年代随着河对岸伦敦新金融中心的开发建设,这里加大力度改造成了一个大型的居住区,老仓库改建的公寓与新建的公寓和别墅掺杂其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住户。

附近的地铁站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叫“加拿大的水(CanadaWater)”。从地铁站出来向左走,就进入了一个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自然小公园。这里原来是商业码头,主要用来装卸从挪威,苏联和瑞典进口的松木,用作造纸和做家具。码头在七十年代初就停止使用了。干涸的河道依稀可辨,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原来铺设的拉货的铁轨还在。大片的草地郁郁葱葱,池塘里鸭子戏水,树林中鸟语花香,形成一个自然的公园。仅有的新增人工景点就是几个供游人休息的长椅子了。天气好的时候,人们来这里晒太阳,看书,烧烤,孩子们在草地上踢足球。

小公园里有两个小学,一个在魁北克街旁边,另一个在天鹅路上,公园深处还有一个中学。一座座联体别墅和独立别墅掩映在树丛中,在公园的边缘地带形成一个个自然的村落。在阳光的午后,边走边看这里街道的名称,令人浮想联翩:渔夫巷,缆绳工匠路,造船路,公鸭大街……小公园的尽头是社区医疗中心,旁边还有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学。方圆两公里内就有三所小学,每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很多关注,学生们就近上学,非常方便。此外小公园在靠近通公共汽车的主干道的一边,建有电影院,保龄球馆,必胜客比萨饼店,还有两个酒吧。这些公共建筑,除了公园深处的中学是三层楼房外,其他的都是平房。

前几年当地政府计划在小公园里划一部分地盖几栋三层高的新公寓楼,消息公示后,遭到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要维护自然绿地的面积。我从一个外来户的角度来看,盖一些新房子,满足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地居民的眼光未免狭隘了,应该有大局的观念。而民主国家,必须尊重民意,由于居民联名签字,反对呼声很高,这个计划也就搁置了下来。转而在地铁站旁边的空地——小公园的外围盖起了几栋新楼。

从地铁站出来向右走,经过一个尚未竣工的图书馆后,是一个停车场,旁边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停车场的标识非常清楚,专门划分了残疾人的停车区和带小孩的停车区,它们都在靠近购物中心的路边,以方便上下车,同时也避免了孩子们在停车场中间乱跑,以保证安全。这种公共设施在细节上的考虑充满了人文关怀。

穿过停车场,走过地下过街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静的河水映入眼帘。这是绿岛河湾。这个河湾原来是泰晤士河畔停放船只的,现在沿着河湾建起了住宅。房子都不超过4层。这里的路名有挪威路,彩虹码头路等,我家住在芬兰路上。

我家起居室的窗户对着绿岛河湾,窗外是平静的河水,几只白天鹅和一群鸭子在河面悠游,帆船点点,海鸥飞翔。这和平宁静的居住环境是我心灵栖息的绿洲。

最新小说: 剪刀上的蘑菇 日久见甜心 穿成佛系文好命女配 我的七个姐姐绝代风华 偏执大小姐她是小祖宗 超级透视眼 皇上他总想以身相许 苏软软苏妙妙全文免费 天尊归来 陆遇寄秋